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最后是怎么死的-生平简介-明朝邹守益是什么人 (最后死在哪里)

嘉靖初,1522,朝延起用邹守益,邹守益路过浙江,又会见了王守仁,相论问学一个多月,王守仁恋恋不舍,学生问其故,王守仁答道,曾子有所谓有若元,实若虚,犯而不校,谦之近之矣,嘉靖三年,公1524,二月,...

admin

嘉靖初年,朝廷把邹守益给起用了。他路过浙江的时候,又去见了王守仁,俩人一起讨论学问,聊了一个多月。王守仁当时还挺舍不得走的,学生问他为啥,王守仁说:“曾子不是说过吗,有若似孔子,实则若虚,被人冒犯也不计较,邹守益这劲儿,跟谦差不多啊。”

嘉靖三年二月,朝廷闹了个大事,就是争论世宗他亲爹该叫啥尊号,历史上管这叫“大礼议”。邹守益这人刚正,直接上疏劝谏,说世宗这么做不合礼教古训,让他改错,多信忠臣。结果世宗火了,把他扔诏狱里严刑拷打,贬到广德当判官。到了广德,邹守益不搞别的,就靠教化治理地方,把那些不在祭祀名录的破庙给拆了,建了个复初书院,还请了王守仁的高足弟子玉良和其他学者来讲学,又写了《谕俗礼要》给老百姓宣讲。当时的思想家李贽(原文李贺,应该是笔误)对他这种靠教化来治理的方式佩服得很。

嘉靖五年,邹守益忙完公事回安福,跟刘邦采这些在安福的王门弟子凑一块儿,搞了个讲会叫“惜阴会”。这会隔月办一次,一次五天。安福、吉安那边听说的人都赶过来,连钱德洪、王镜这些王门的高足都特地从浙江跑来。惜阴会这么一搞,江右王学算是打下了基础。王守仁听说这事,还专门写了篇《惜阴说》夸他们,说:“安成那边的同志们,每月空几天聚五天,叫惜阴,这志向可真够诚的……知道良知这东西没停过一秒钟,就知道惜阴了;知道惜阴,就知道致良知了。孔子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懂了这个,从细微到显著,就能入德了。”

最后是怎么死的-生平简介-明朝邹守益是什么人 (最后死在哪里)(图1)

嘉靖六年,邹守益升了官,当南京礼部郎中。广德的老百姓为了感谢他,给他建了个生祠纪念他。到了嘉靖七年,王守仁没了,邹守益伤心得不行。为了接着王守仁的志向,他就跟湛若水、吕楠、钱德洪、王钱、薛侃这些人一起讨论学问,讲会就没停过,还在杭州建了天真书院,把大伙儿聚起来讲学,传播王学。

嘉靖十三年,邹守益回了老家,开始传经讲学。他对家乡的公益事业特别热心,总想着兴利除弊。县里编县志、修族谱、重刻厘弊军册这些事,他都积极支持,还写了序,像《安福丛录序》《安福粮总录序》《安福三刻县志总序》《安福重刻厘弊军册序》《遗爱集序》等等。他这人就崇尚忠义正直,讨厌邪恶奸诈,专门写了《李忠文公祠碑》纪念李时勉,《刘忠憨公祀典碑》纪念刘球,就是要弘扬正气。他还跟刘邦采、刘文敏、刘子和他们一起建了复古、复真、连山这些书院,又写了《重修学宫记》《创建复古书院记》《重修儒学记》记录这些事。他特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让他有感情。一有空,他就去县里逛景点,还写了不少诗,像《游武功上西石屋山》《集云庵》《谈道石》《游机心潭至龙潭》《同讷溪罗念庵刘三五游九峰》《石屋山》《游天台山》《马迹石》《过三峰》《归自武功至瀑水岩》这些诗,都挺清新好看的。为了传播王学,他还用县里的书院给四乡的人讲阳明理学的精华。春秋两季,就联合五个郡的人去青原山办大会,郡里县里乡里的大夫都来参加。这成了继惜阴会后,江西又一个全国有名的学术盛会,江西甚至全国的王门弟子都聚到青原山,一起探讨学问。邹守益他们这么一搞,青原山就成了当时很重要的学术中心。

嘉靖十七年,邹守益当了南京吏部考功郎中,第二年又成了司经局洗马,给皇帝讲经传史鉴。没多久又改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管南京翰林院。这段时间他都是当文官,没啥实权,因为他太刚直,敢直接劝谏,朝廷有点忌讳他,就敬而远之了。后来他当南京国子监祭酒,一上任就整顿学风,管得严,让学生好好念书。可又因为直言劝谏,被贬回家了。回了安福,邹守益更觉得“觉人垂后”是自己的责任,每月初一、十五就在明伦堂召集门生讲学,复古、复真这些书院都抢着请他当主讲。他讲学说话明白简单,听的人都能听明白。这时候青原会还在办,他是主讲。不过王门弟子也不是个个都守规矩,“精进的少,随意的多,光说不练搞空谈”。为了改这风气,守住惜阴会的老传统,嘉靖己亥年(1549)正月初八,他写了《惜阴申约》,狠狠批评了讲会里的一些坏毛病,要求大家:“从今往后,咱们得除旧布新,每人准备个本子自己检查,家里搞个会互相考,乡里也搞个会互相考。每次聚会的时候……大家一起虚心反省:平时举止够恭敬吗?做事够认真吗?跟人相处够真诚吗?做到这些就是德业,做不到就是过失。德业就写在本子上鼓励,过失也写在本子上提醒。愿意参加的写上名,注个‘愿如约’,不愿意的不勉强,愿意的可别限定时间。”用这个办法督促大家身体力行。后来王门弟子要编《王文成公年谱》,讲王守仁的生平、学术和传承,邹守益被推当总裁。结果年谱还没编完,他就病死了,享年72岁。隆庆初年(1567),朝廷追赠他南京礼部右侍郎,谥号文庄。历史上都说,真正得到王阳明理学真传的,就是安福的邹守益。江西的江右王学,经他他们一搞,成了王学最厉害的继承者。当时浙江那边王学搞得乱七八糟,多亏了邹守益,让阳明之道没断掉。作为江右王学的开山和掌门,他的学问造诣和见解,那真是没得比,传播王学时做了那么多事,功劳太大了。


上一篇: 原文及全文翻译-猱-明朝刘元卿 (原文及全文翻译及注释) 下一篇:让他的邻居心甘情愿的搬家的-明朝首辅申时行是用什么办法 (让他的邻居心动的句子)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