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的路易十四真的不洗澡吗 (揭秘历史真相)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路易十四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路易十四,不洗澡,的说法,主要源自他情妇蒙特斯班侯爵夫人的那声著名吐槽,路易十四身上的臭气,能在十步开外就叫人恶心得作呕,但如果较真...
路易十四“不洗澡”的说法,主要源自他情妇蒙特斯班侯爵夫人的一句吐槽:“路易十四身上的臭气,能在十步开外就叫人恶心得作呕。”
但要真翻翻史料,会发现这吐槽严重不靠谱。这位在位73年,把法国带到巅峰,还顺手发明了高跟鞋的铁腕国王,其实是欧洲“洗澡史”上的重要人物。传说中“发明香水”的他,其实特别讨厌香水味,更别说抹香水了。他这辈子最大的习惯就是爱干净——每天拿酒精擦全身,贴身内衣一天换三回,洗澡更是他的心头好。
比如凡尔赛宫里,专供他用的浴室就有三个,设计得挺有脑洞,好多设施看着都跟现代浴室似的:能调冷热水的管道,还有全的地面排水孔。在这高级浴室里,路易十四洗得可开心了:不光自己洗,还拉着他那情妇蒙特斯班侯爵夫人,一起开开心心洗鸳鸯浴。

光看这些就知道,蒙特斯班侯爵夫人说的“路易十四身上有臭气”,估计跟洗澡习惯没关系。最多就是打情骂俏,或者找借口洗鸳鸯浴。较真就输了。
那这么爱洗澡的路易十四,为啥总被说“不洗澡”,还传出了“一年只洗七次澡”“为遮臭发明香水”这种谣言呢?要怪就怪,爱洗澡的他,生在了欧洲人“不洗澡”的年代。
中世纪欧洲人想洗个澡,可比同时代的中国人难多了。中国宋代那会儿,欧洲修道院有硬规定:修道士一年只能洗两次澡。特别是明朝年间,江南人花一文钱就能进澡堂痛快洗时,大洋那边黑死病肆虐的欧洲人,还犯迷糊:啥瘟疫?都是洗澡惹的祸!
这想法坑惨了人。十五到十七世纪这三百年,欧洲各国关了不少公共浴室,比如英王亨利八世在位时,英格兰的公共浴室直接被取缔。洗澡那时候可是稀罕事。
还有教会那些“精英”天天带节奏,说“脏身子才能更接近上帝”。他们还捧出一堆“不洗澡楷模”当“圣女”“圣人”:有的“圣人”50年没洗过澡,有的修女压根不洗脚,一听“洗澡”就吐。还有个“圣女”快60岁了快不行了,却“死活不肯洗身体任何一个部分”……
这么一来,洗澡在西欧社会,真成了稀罕事。当然也不是真一辈子不洗,比如资助哥伦布的卡斯蒂利女王自己都承认,这辈子就洗过两次澡,一次出生时,一次结婚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算“洗澡爱好者”,还被大臣吐槽“有洁癖”,因为她洗得太勤,“一个月洗一次”。

按这个“洁癖”标准,说爱洗鸳鸯浴的路易十四不洗澡?真冤。
不过就算这样,到路易十四生活的17世纪中叶,洗澡还是件难事。除了“医学原因”,洗澡成本也高得吓人:得用特制铜盆烧水,肥皂贵得要命。像路易十四那样洗次鸳鸯浴,费用都能劳民伤财。所以贵族平时搞清洁,就拿干布擦擦脸。为了显干净,欧洲人喜欢把内衣领子露出来,还流行系领巾——这就是西装领带的前身。
但穿得再光鲜,自家的脏味自己知道。出门重要场合,衣服里的脏味遮不住怎么办?所以欧洲人流行在腰间挂香料袋,用香味“遮臭”。尤其是“不洗澡”风气正盛的法国,这招蔚然成风。香水这些欧洲奢侈品,就是这么为“遮臭”诞生的。
生活在这么个年代,又是个功业彪炳的“太阳王”,所以不管路易十四多爱洗鸳鸯浴,后人一提这个不洗澡的时代,树大招风的路易十四就总被好事者拿出来说事,好多关于他的事越传越歪,到现在还在流传,算是背了“不洗澡”的锅。
不过,路易十四生活的年代,甚至他自己,都是欧洲“洗澡史”的重要转折点:就是从路易十四那时候起,洗澡习俗慢慢复苏,凡尔赛宫那些豪华浴室,之后几十年也慢慢普及开。到了1750年,巴黎已经有九家公共浴室了。后来随着科技进步,西方人卫生观念进步,“洗澡”的习惯才在近代西方慢慢流行起来。
了解这个,就不难懂为啥明朝中叶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会对明朝发出那种惊叹:“他们(明朝)第一是极其整洁,不仅在屋里,街上也干净”。这惊叹背后,是西方文明曾经严重走偏,还为此付出了不小的健康代价,这就是他们的“洗澡史”。
不管以前怎么走歪路,养好卫生习惯,这健康真理倒是亘古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