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

对古代读书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得无数平民百姓,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人为了改变自身及家族的命运,穷其一生都...

admin
古代读书人除了科举还能干啥?这问题我琢磨挺久的,毕竟咱们老觉得古代读书人非科举不可,其实他们路子也挺多的。 古代科举确实挺厉害的,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让普通人也能靠读书翻身。很多人为了自己和家族能出人头地,一辈子都在啃书,就算考不上也不放弃,这劲儿现在想想都佩服。 那问题来了,科举真是古代读书人唯一的路吗?不考的话,他们还能干点啥呢?今天就聊聊几个有意思的选择。
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图1)
一、当幕僚,给大佬当军师 读书人考科举,不就是想被皇帝看中,施展抱负嘛。但要是跟皇帝八字不合,考不上,那给地方大员当幕僚,也是个不错的退路。 幕僚说白了就是给领导出主意的。比如明朝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听说唐伯虎和文徵明有才,想请他俩当幕僚。文徵明直接拒绝,唐伯虎觉得能露一手,就高高兴兴去了。 明朝还有个才子徐渭,诗书画兵法全会,但科举就是考不上。后来浙直总督胡宗宪听说他有本事,请他当幕僚。徐渭还真没让人失望,抗倭时出了不少好主意,立了不少功。 再往前说,唐朝的李白也算著名幕僚。他压根没考过科举,但才华横溢,总能被看见。先是被唐玄宗赏识,结果没多久就被“赐金放还”了。后来安史之乱,永王拉他当幕僚,可惜永王后来被当成谋反,李白也跟着倒霉。
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图1)
二、卖字画,靠手艺吃饭 古代读书人一般不干体力活,谋生就靠特长。比如唐伯虎,发现宁王要谋反,赶紧装疯卖傻逃了出来,之后就开始卖字画,结果成了大画家。 老百姓里不识字的多了,读书人还能帮人写信——家书、情书都行,写墓志铭、写春联也能赚钱。武则天时候的李邕,就靠写墓志铭赚了不少钱。
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图1)
三、教书,当个私塾先生 以前父母盼着孩子读书考科举,砸锅卖铁也要送私塾。有钱人家干脆把先生请到家教。这些教书先生,大多是考科举没考上的,或者放弃科举的。比如《红楼梦》里的贾雨村,考上进士前,就在林家教林黛玉。 现在教师多高尚啊,古代可不一样,很多读书人瞧不上当先生。毕竟有本事的早就当官去了,所以当时教书先生地位不高,甚至被看不起。郑板桥就吐槽过:“教馆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
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图1)
四、当医生,济世救人 除了当官报国,医生在读书人眼里也是个高尚职业,能救人一命,多伟大。北宋范仲淹就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当医生得懂医术,读书人有文化底子,再复杂的医书慢慢研究也能懂。甚至考科举时,他们还把医书当闲书看。最典型的就是李时珍。李时珍14岁中秀才,但他对科举没兴趣,一心想学医。三次落榜后,干脆放弃科举,专心钻研,最后成了“药圣”。
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图1)
五、著书立说,把才华留给后世 历史上很多人有才但考不上功名。有人坚持考,有人看不到希望就换条路——著书立说,把才学传下去。这样既不让才华被埋没,也能青史留名。 比如吴承恩科举不顺,仕路坎坷,最后闭门写书,就有了《西游记》。蒲松龄也是屡试不中,才写了《聊斋志异》。
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图1)
这么看,古代读书人除了科举,路子还真不少。当然能走多远,还得看本事。但说到底,科举还是大多数读书人心里最想走的路,毕竟谁不想当官施展抱负呢?


上一篇: 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是什么?科举制度有哪些流程?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发展) 下一篇:期间的考试又是如何进行的-古代科举考试到底有多难 (期间的考试又叫什么)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