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高适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安史之乱的发生,让整个大唐王朝生灵涂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很多名人异士也难以独善其身,纷纷卷入其中,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便是其中一个,高适的...

admin

高适的故事,你们听过没?今天就来随便聊聊这位边塞诗人的经历。

安史之乱一闹,整个大唐都跟着遭殃,老百姓苦得不行。好多有头有脸的人也躲不过,高适就是其中一个。

高适老家在渤海蓨县,现在叫景县,他家算是官二代。他祖宗高洪在东汉当过渤海太守,全家搬到了蓨县。之后六百年,他们家一直人丁旺,出了不少王侯将相。后来高洪的第16代孙高洋还建了北齐,他们家一下子成了北方的皇族。

他爷爷高侃挺能打,生擒过突厥车鼻可汗,官到了陇右道持节大总管。他爸叫高从文,也不是普通人,可惜死得早,高适小时候他就在广东韶州当长史时没了。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图1)

本来是官宦世家,结果他爸一死,家里就败落了。高适从小尝尽了人情冷暖,日子过得挺苦。为了出人头地,他拼命读书练武,想着哪天能重振家风。

不过高适虽然本事大,但属于大器晚成那种,年轻的时候一直怀才不遇。

开元十一年(723年)夏天,20岁的高适一个人跑到长安找机会。他拿着自己的诗去拜访父辈的老同事,想着能引荐一下,结果处处碰壁。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图1)

刚出来就碰钉子,高适只好离开长安,往东走,路过洛阳、汴京(现在开封),到了宋州(河南商丘)。

他觉得没脸回去,干脆就在宋州待下了。宋州挺有文化氛围,他就过起了半耕半读的隐居日子。

这一待就是十年,十年里高适穷得叮当响。为了改变现状,他做了个大胆决定:去边关立军功,出人头地。那时候北方突厥被赶跑了,但东北契丹、西南吐蕃老跟唐朝打仗,好多读书人都跑去投笔从戎。

当时信安王李祎在东北营州一带打契丹,高适不少朋友都跟着他。高适就决定去投军,想着通过朋友引荐,进信安王的幕府,等着立功。

可等高适风尘仆仆、累得半死赶到前线,信安王刚打了个胜仗,正高兴呢,对这位大老远投奔来的年轻人压根没搭理。第二年春天,高适只好灰溜溜回宋州了。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图1)

虽然这次投军失败了,但高适把边关的见闻和感受写成诗,一口气写了十几首,流传到了现在。其中《燕歌行》特别出名。

之后高适还是怀才不遇,快50岁才在封丘县混了个县尉,芝麻小官。可他没想到,接下来时来运转,仕途一路飞升,十年里升了十次官,破了纪录。

哥舒翰是安西副都护哥舒道元的儿子,打仗厉害,升到了陇右节度副使。他人豪爽,讲义气,爱结交读书人,幕府里人才济济。高适就主动投奔他。哥舒翰挺欣赏高适的诗文和为人,上表推荐他当左骁卫军曹、掌书记,把他当心腹,常带在身边。高适挺感激,鞍前马后跟着哥舒翰干。

在哥舒翰手下那三年,是高适边塞诗的丰收期。西北边塞的壮丽风光、士兵们艰苦的生活、打仗时战马嘶鸣、刀剑碰撞的场面,都写进了他那些气势磅礴的诗里。

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一下子从盛世跌到谷底,但也给高适这样的读书人带来了机会,能展示才华、改变命运。高适从此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不过后来高适因为说话直,又得肃宗信任,被宦官李辅国嫉妒,贬成了太子府少詹事。几个月后,蜀中出事,他又被起用,当彭州刺史,后来又转蜀州,接着做了剑南西川节度使。在四川那六年,他平了段子璋、徐知道的叛乱,还建议把剑南西川、东川两个节度使合并,加强了军事。

他在四川当官的时候,节俭爱民,挺清廉,老百姓都夸他。

边塞诗人高适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什么时候投笔从戎的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图1)

广德二年,唐玄宗让62岁的高适当刑部侍郎,没多久又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了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

没多久,高适就退休了,隐居在终南山紫峰阁。一年后,63岁的他去世了。他悄悄地走了,没带走什么,却留下了两百多首气势磅礴的诗,成了后人传唱的经典。


上一篇: 这首诗该如何赏析-唐代诗人高适所写-效古赠崔二 (这首诗该如何读) 下一篇:唐诗赏析之燕歌行并序-高适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燕诗全文)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