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书人都会挤破头去科举呢-唐朝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读书人比较清高)
还不知道,唐朝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有什么好处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我们首先想起的可能是明清时期的科举,明清科举的主要特点是八股取士,这个制度经常...
唐朝科举考上了有啥好处?可能很多人只想到做官,其实远不止这些。
说到科举,大家可能先想到明清的八股文,范进中举那种疯疯癫癫的场面。但其实科举这玩意儿唐朝就有了,而且不考八股,考的是啥?了解了唐朝科举,才能懂这制度到底咋回事。
那唐朝参加科举到底要几步?先说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给自己打鸡血,别半途而废。毕竟读书苦,得知道有啥好处才能熬下去。
我们先来看第一步:自我激励,坚定信念。
想象一下,你在家读书读得头昏脑涨,这时候就得想想:考科举到底有啥好处?

最大的好处当然是当官。古代读书人不就图个“学而优则仕”嘛?考上了,就有当官的资格,再过个吏部的“释褐”考试——就是脱了老百姓的粗布衣,换上官袍,正式进入官场。

唐朝科举确立后,越来越多人靠科举当官。韩愈就感叹过,再有本事,考不上科举也白搭。后来清朝马二先生也这么说,“孔夫子再生也得考科举,不然谁给你官当?”你看,这观念从唐朝传到清朝,读书人心里都刻着呢。
除了当官,还有实打实的好处:免徭役。古代老百姓要干苦力,修长城、守边疆,孟姜女的老公就是累死的。但唐朝考中了功名,自己能免,考中进士还能全家免!所以连童子科(给小孩考的,背背书就行)都有家长送孩子去考,就为这特权。五代时都有大臣说这事儿太坑劳动力,想废了童子科。有个叫苗粲的考生,进考场前爹中风了,爹挣扎着写“入”字,意思快去考试,别管我——全家都指望他呢。
还有个好处,能稳家庭关系。唐朝男人考不上,回家可能不好见媳妇。比如杜羔落榜想回家,收到妻子诗:“落榜太丢人,想回趁半夜,反正我不想见你。”杜羔羞愧转头又苦读。后来《红楼梦》里林黛玉不逼贾宝玉考科举,宝玉还觉得她是知己——可见科举对家庭多重要。
所以啊,唐朝科举考上了,能当官、免徭役、家庭和睦。想想这些,寒窗苦读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