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户人家挑女婿是什么样的-女婿靠抓-手慢 (宋朝大户人家院落布局)
还不知道,宋朝挑女婿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是因为在宋代,,满族朱子贵满是学者,阅读已成为进入上流社会的主要方式,女婿靠抓,手慢,结果,我们看到科举考试的负责人,金...
宋朝人挑女婿这事儿,现在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尤其是科举放榜那几天,热闹得很。宋朝有句老话叫“满朝朱子贵,满是学者”,意思就是读书考科举是普通人往上爬最靠谱的路。这么一来,读书人就成了香饽饽,尤其是新科进士,那简直是婚市场上的抢手货,用现在话说就是“女婿靠抓,手慢无”!
结果,科举考试的产物——进士,直接成了婚姻市场上的“畅销品”。王安石当时就写过诗,说“但忆金明池上路,裙边争见画轮车”,说的就是放榜那天,富贵人家坐着车去抢女婿的热闹场面。苏轼也调侃过:“不跑空包冲晓箭,怎知女婿晕车来?”

宋朝放榜那天一大早,富贵人家就忙活开了。当然,想“抓”到好女婿,得从公布榜单的地方下手。就算宰相、高官上门提亲,这些新科进士也不一定愿意。比如傅察想娶宰相蔡京的女儿,被拒了;胡寅想娶张邦昌的女儿,也被拒了;洪皓想招朱梦发为婿,同样被拒。后来郭知晕把女儿硬嫁给秦桧,秦桧还老大不乐意呢……
最狠的是《宋史》里记载的冯静。冯静被“登记为进士”后,亲戚张耀佐想招他当女婿,直接派人把他拖到家里,给他戴上金腰带逼婚。结果冯静笑着不理,转头就跑了。

后来干脆有人把选女婿戏称为“榜下捉婿”:“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不过对一些清高文人来说,这种“抓女婿”太势力了,他们就搞了种新花样,叫“选女婿”。《石林燕语》里记载,王刚参加殿试时,宰相李沆一眼就看中,说“这小伙子这次就算不中,以后也肯定是宰相级别”,还高兴地喊“我找到女婿了!”
果然,王增考中状元后一路做到宰相。还有个叫杜艳的穷小子,被富家相中当女婿,后来考中进士,最后也当了宰相。
这种“选女婿”比起“榜下捉婿”可高级多了,但特别考验老丈人眼光。要是选中的女婿真能金榜题名,那就是佳话;可考中的人毕竟少,万一赌输了,女儿可就搭进去了。
还有一种“榜前约定,榜后成亲”的玩法。比如有个叫王生的富家子弟,先给了黄生一百贯钱,说“你要是考中了,就把女儿嫁给你”。第二年黄生果然考中,就成了王家的女婿。但这招风险也挺大。
首先,等不起啊!大多数读书人哪能那么容易考中,万一考不上,女儿要不要一直等?比如孙瑜和他表妹王振珍约定,等孙瑜“乡荐”就成亲,结果孙瑜屡试不中,眼看王振珍年纪越来越大,她爹只好把她嫁给别人,孙瑜相思成疾,吐血死了。
其次,考中了容易变卦。有个叫王奎的读书人,跟桂英在海神庙发誓“若负桂英,天打雷劈”,结果考中状元后,他爹让他另娶高门,王奎立马撕毁誓言,桂英气得投河自尽了。

这么看来,“榜下捉婿”和“榜前约定”风险都太大,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榜下捉婿”。
那到底怎么选女婿呢?总结起来就八个字:多方打听,仔细挑。有眼光的早就把新科进士的底细摸透了,放榜那天直接按小本本抓。大多数人还是得打听。一种方法是问熟人,比如严松的老婆让朋友王庆帮忙选女婿,王庆说“兴国寺下有个才子,以后必为宰相”,严松就选了那个叫傅伯的,后来傅伯果然当了宰相。另一种方法是请教名人,比如严松选女婿时,找的不是王庆,而是范仲淹,范仲淹说富弼和张方平都有才,将来能当大官,富弼“器识尤大”,严松就选了富弼当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