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过的如何-面对天灾人祸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经济繁荣的宋朝,平民百姓又过得如何?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古代封建社会的内乱,绝大部分都是天灾人祸以及苛捐杂税导致的,宋朝是灾害多发的时期,据气候史的研...

admin

宋朝经济挺繁荣的,但老百姓平时过得咋样呢?尤其是天天闹天灾人祸的宋朝,百姓能撑得住吗?

古代社会一乱,多半是天灾、人祸再加上苛捐杂税闹的。宋朝那会儿,灾害简直没断过。研究说历史上咱们国家有五个气候特别乱的时期,其中一个就在12世纪上半叶,正好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初那会儿。不光灾害多,种类还杂,旱的涝的、蝗虫地震轮番来,加上当时战乱多,地也开得太过头了,社会抗灾能力弱,灾害一来就特别严重。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过的如何-面对天灾人祸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图1)

可就算这样,宋朝居然还撑了三百多年。那会儿老百姓遇到天灾人祸,到底过得咋样?

宋朝的救荒措施

天灾一来,老百姓房子没了、地没了,流离失所,要是没人管,社会肯定乱。宋朝统治者挺懂这个,救灾这事抓得挺紧,把前人救荒的经验都接过来,又给完善了。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过的如何-面对天灾人祸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图1)

因为灾害太频繁,宋朝特别爱建粮仓。仓库种类多到数不清,大部分都是为救荒准备的,而且大多建在城里或者城边。全国性的有常平仓、义仓、惠民仓、广惠仓、丰储仓这些,地方上还有永利仓、州仓啥的。古人说救灾如救火,灾害刚发生时,这些仓库里的粮食赶紧发给灾民,对稳住人心、安抚灾民作用特别大。

当然啦,开仓放粮只是应急,官府钱也有限,赋税又是大头。灾后让老百姓赶紧恢复生产,才是正经事。宋朝闹灾时,灾民都往城里跑。灾后城里得安置这些人,官府就给返乡路费和口粮,劝他们赶紧回家种地。对于那些没地的灾民,宋朝还有专门的福利机构管着。

宋朝的福利保障机构

宋朝搞福利,讲究的是“鳏寡孤独这些穷苦人,活着得养着,病了得给药,死了得给葬了”。在这种想法下,宋朝城里建了一堆救助机构,专门帮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比如福田院、安济坊、慈幼局、居养院、婴儿局、惠民药局等等。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过的如何-面对天灾人祸 (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图1)

这些机构一开始大多是官府或者官员建的,官府出钱、划地,再派官员或者和尚道士来管。管理上挺规范,有流程、有分工,还有奖惩制度。有些机构专门帮特定的人,比如居养院就收没亲戚依靠的孤寡老人,安济坊专门收治生病的穷人。有的机构帮扶对象杂一点,比如福田院,既收鳏寡孤独、残疾人,也收乞丐,有长期帮的,也有临时救急的。不光活人,那些没依没靠的死难者,官府还设了“漏泽园”帮忙埋葬。

养老慈幼这事儿,古代也有,但宋朝做得最突出。不管是临时救急还是平时帮扶,宋朝都特别看重老人和小孩。除了上面说的那些机构帮老人孩子,宋朝还专门对老幼有优待政策。

虽然“育于居养院,疗于安济坊,葬于漏泽园”这话听着有点美化,但也不是瞎吹。两宋虽然武力不行,没打下多少地盘,但老百姓的日子真没那么差,好多方面过得还行,这大概就是它能撑三百多年的原因吧。


上一篇: 宋朝之前是没有铁锅的-之前的古人又是怎么做饭的 (宋朝之前是没有棉被的) 下一篇:虞允文只是一介书生-他是怎么为宋朝续命百年的 (虞允文只是一个人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