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是没有铁锅的-之前的古人又是怎么做饭的 (宋朝之前是没有棉被的)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人做饭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近年来穿越题材的小说或影视剧非常火,大家无聊的时候,是否也幻想过穿越回古代体验一下古人的生活,顺便来一段荡气回肠的恋情?但穿越只是看...
最近老刷到穿越剧,突然好奇,要是真穿越回古代,没手机没游戏也就算了,连铁锅都没有,古人到底咋做饭啊?难道天天啃生肉?
没错,现在家家户户用的铁锅,其实宋朝才开始大规模普及。那之前的人,难道真靠烧烤过日子?
其实不用替古人发愁,老祖宗的智慧可多了。铁锅虽然宋朝才普及,但出现得早,西周末年就能大规模炼铁了,只不过那时候铁锅估计是贵族专属,普通人家想都别想。

到了宋朝,炼铁技术又牛了,年产量能到800万斤,虽然跟现在比差远了,但在古代算顶配了。多余的铁能做锅,铁锅才终于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华料理这才开始玩出花。

铁锅之前,古人也有自己的做饭神器。最早的时候,原始人直接挖坑搭架子,把食物串上烤,算是史上最早的烧烤,从生食到熟食的一大步。
后来有了“鬲”,陶土做的三脚锅,像迷你小鼎,能煮水做饭。再发展成“釜”,就是项羽“破釜沉舟”里的那个釜,没脚了,圆底放灶上,受热更快,但只能煮炖,没法炒——那时候“炒菜”这词儿还没影儿呢。
不过最早的炒菜还真不是宋朝,魏晋南北朝就有了,《齐民要术》里写过炒鸡蛋和炒鸭子,只是贵族才能吃上,普通百姓还是习惯煮,连汤带水,加几块肉简直香迷糊了。

不加油米,只放菜煮熟勾芡叫“烩”;生鱼片叫“脍”,孔子都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生鱼片的历史比想象中久多了。还有一种“炙”,跟现在烤肉差不多,肉放火上烤还加调料,比原始烧烤高级多了。
蒸饭用“甑”,陶土或瓦做的,底部有孔格,放鬲上蒸,跟现在的蒸锅差不多,南方现在还有用竹甑蒸饭的,带着竹香,粒粒分明。
商周时候青铜炊具也出来了,炖煮更方便,古人还发现煮饭加植物根叶会有新味道,这就是最早的调料了。

所以说,没有铁锅的时候,古人照样能蒸煮烤炖,生鱼片也吃得香。铁锅来了之后,炒菜才算真正普及,上到贵族下到百姓,全民研发美食,连苏轼都整出了东坡肉,吃货的本能算是彻底觉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