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的生平简介 (东晋的杰出人物)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

admin

东晋那会儿,出了个叫道安的高僧,那可真是个人物。生于公元312年,河北冀州人,家里原本是读书的,可惜乱世早丧父母,从小跟着外兄孔氏长大。七岁开始读书,十五岁就把五经啃得差不多了,转头学佛法。有人说他十八岁出家,也有说十二岁的,具体哪年说不清,反正年纪轻轻就剃度了。

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的生平简介 (东晋的杰出人物)(图1)

后来前秦的苻坚打下襄阳,还说过一句特别有名的话:“我带十万兵打襄阳,就得了‘一人半’。这一人,指的就是道安大师。”

道安本姓卫,后来出家,跟着佛图澄学佛,特别受赏识。北方一乱,他就往南走,在襄阳待了十五年,又去了长安,最后在那儿圆的世。这人对佛教贡献大了,汉传佛教当时分禅法和般若两路,道安算是把这两路都给整明白了。他还提倡“本无”(就是性空),是般若学六家之一;更厉害的是,他定了僧人的戒规,让大家都姓“释”,这规矩后来一直用着。弟子也多,慧远、慧持这些名僧都跟他出过家。道安还主持译经,监译了《四阿含》《阿毗昙》这些,一百多万言,对之前的译本还做了校订,编了目录。他提的翻译原则“五失本”“三不易”,影响可大了。博学多识,文章写得好,当时的文人都挺看重他。

道安一辈子使劲研究般若学,也重视戒律和禅法,把前人的佛学思想给整合了,让原本零散的佛学有了完整的样子,所以大家都说他是汉晋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出生时手臂多块肉,像戴了个手镯,当时人就叫他“印手菩萨”,听着就挺有佛缘的。

道安小时候挺苦,父母走得早,七岁开始读书,十五岁就把五经啃得差不多了,转头学佛法。有人说他十八岁出家,也有说十二岁的,具体哪年说不清,反正年纪轻轻就剃度了。师父看他黑不溜秋的,不爱搭理,让他去地里干活。他也没脾气,几年后要佛经读,结果过目不忘,师父这才另眼相看,送他去受戒,还让他出去参学。二十四岁那年,在邺城碰到了佛图澄。佛图澄一见到他就拍板:“这小子有远见,你们都比不上!”从此就跟着佛图澄学。佛图澄死后,道安替他讲经,解答难题,得了个“漆道人,惊四邻”的称号——漆道人大概是因为他皮肤黑,讲法能把四邻都震住吧。

石虎一死,北方更乱了,道安带着大家往山西薓泽、飞龙山跑。那会儿老百姓苦得不行,道安带着大家精进修行,很多人跟着他改信佛教。他跟老朋友僧光还辩论过“格义”——就是早期佛教用老庄的话比附佛理的法子。道安觉得老一套格义跟佛理拧巴,僧光说先达传下来的法别瞎挑,道安不干:“弘扬佛法得讲准确,谁先谁后无所谓。”这气度,真不是一般人。

后来道安率众往山西牵口山、恒山弘化,慧远就是这时候出家的。武邑太守听说他的德行,专门请他去讲经。再后来他回到邺都,住受都寺,那年四十五了。可石赵灭亡八年后,北方还是乱,道安决定往南走,投奔东晋。走到新野,他分派徒弟:法汰带四十多人去扬州,法和去四川,自己领着慧远等四百多人奔襄阳。襄阳当时还算安稳,他在那儿一待就是十五年,事业干得风生水起。

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的生平简介 (东晋的杰出人物)(图1)

道安到襄阳前,名士习凿齿就久闻其名,特意写信拜访,自我介绍:“我是四海习凿齿。”道安立马接:“我是弥天释道安。”这对话,当时人都说绝了。习凿齿后来跟谢安夸道安,说他知识渊博、道风严谨,不靠神通糊弄人,全凭真本事。

东晋那会儿清谈玄学盛行,道安就讲能跟玄学融通的大乘般若学,创立了“本无宗”,成了般若学里最早、最成气候的一派。他每年讲两遍《放光般若经》,从没断过,新解不断,连玄学家们都爱听,习凿齿说他的法是“玄波溢漾”,听着就高级。

道安发现当时佛经翻译得乱七八糟,还有不少假经,就下功夫搜求整理,编了本《综理众经目录》,也就是《道安录》。这是中国第一本佛经目录,后来所有的经录都是在这基础上改的。他还给好多经注疏,比如《般若》《道行》这些,把经文分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一下子就清楚了。据说他注经时发愿,说要是说得对,就给个瑞相,结果梦见白首长眉尊者说:“你注的都对,佛让我帮你弘法。”后来才知道那尊者是宾头卢。

僧人越来越多,道安就定了戒规,让大家有章法。以前僧人跟师父姓,师父是印度人就姓“竺”,月支人就姓“支”,乱糟糟的。道安说:“佛门本尊是释迦牟尼,都姓‘释’吧!”后来《增一阿含经》传来,里面果然说“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这下大家没意见了,“释”姓就这么传下来了。

前秦苻坚早就想道安了,太元四年打下襄阳,把道安接到长安,住五重寺,待遇特别好。道安主持译经,带着人译了十四部一百八十三卷,一百多万言。他还总结了翻译的“五失本”“三不易”,说佛经翻译有五种情况跟原文不一样,三种情况不容易翻,得直译,求质朴。后来隋朝的译经家都夸他“洞入幽微,能究深隐”。

道安觉得戒律可以灵活变通,跟菩萨戒精神一致;禅定不是追求个人享受,是为了让世界安乐;研究般若不能光抠字眼,得体会精神实质,不然容易把“空”当成第一因。

道安在长安待了七八年,讲经、译经都没停。苻坚后来想打东晋,大臣们让道安劝劝,道安劝了但苻坚不听,最后果然败了。太元十年,也就是公元385年,道安在长安五重寺圆寂,享年七十四。


上一篇: 教育家-井上圆了-日本文学博士-日本佛教哲学家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 下一篇:他对佛教有着怎样的贡献-富楼那是怎样弘扬佛法的 (他对佛教有着什么贡献)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