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报恩
二姨家住的是草坯房。厨房的房梁和顶棚已经被这么多年做饭的烟熏得黑黑的。厨......
草坯房的厨房,房梁顶棚黑乎乎的,那是被几十年做饭的烟熏得。窗户糊着窗户纸,也被熏得发黄,但我觉得这样反而更有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烟火气。记忆里,深秋的夜晚,从田里收工回家,厨房里总能冒出热气,昏黄的煤油灯映照着,特别温暖。
那时候,大舅小舅们在东屋炕上,借着炉子里的火光玩手影,姥爷在炕头抽着烟袋,二姨喜欢透过家里唯一的那块玻璃窗,数星星。那时候的天空,是那种纯粹的深蓝色,银河也特别清晰。
二姨跟我讲这些的时候,我总能感受到那种幸福的感觉。可能就是这份幸福吸引了什么,二姨跟我说了件关于燕子的事。
记得那是深秋,树叶从金黄变到枯黄,早上起来地上一片霜。大姨特别勤快,天蒙蒙亮就跟姥姥一起起床,姥姥做饭,她就拿着扫把扫院子里的枯叶,扫堆起来烧火。
有一天清早,二姨还在睡着,就被大姨冰凉的手给叫醒了。大姨拉着二姨跑出去,院子里的一个水洼里,缩着一只燕子。两个人跑出去,吓得它扑腾着翅膀,就是飞不起来。
二姨立刻把大姨拉进屋,找了个簸箕把燕子端了进来。屋里的其他人都睡着了,被冷气弄得一激灵。二姨顾不上管,把睡在炕头上的小舅舅往炕梢一推,把簸箕放在炕头。
燕子果然在屋里暖和了,能站起来了,还是怯生生地缩着翅膀。姥姥过来,在围裙上擦擦手,把簸箕往墙边推了推,说:“要不垫点东西,被子都蹭脏了。这燕子好像是南飞的,没啥毛病。缓一缓能飞了就放了吧。这东西吃活虫的,喂不死它。”二姨和大姨听话地坐在簸箕旁,看着燕子。
燕子在炕上暖和了,也活泼起来,去旁边的碗里喝水,也不怕生了。二姨甚至可以摸它。但是就是飞不起来。二姨发现燕子的背部羽毛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拿块布小心翼翼地把燕子抓起来,仔细找。果然,找到了个小指甲大的扁虫子,能钻进羽毛里。二姨一点儿不怕虫子,用筷子夹出来扔在炕上。姥爷说这燕子可能就是因为虫子吸血,身体弱才跟不上燕队的。
因为燕子吃活食,深秋了,飞虫也没多少,于是第二天太阳出来,二姨就拉着大姨大舅他们出去抓虫子,总能抓几只蚂蚱、臭蚊子什么的,扔在簸箕里。燕子就是不吃,二姨就掰开它的嘴,硬塞进去,塞到喉咙里才肯咽下去。
几天的时间,二姨累得筋疲力尽,也晒黑了一圈。燕子终于能飞了。每天等着外面有燕群飞过,最后几只燕子高高地飞在蓝天上,二姨放了它,果然,它展翅划向天空,追上了那几只燕子,围着天空转了几圈,然后飞走了。
二姨有些舍不得,但心里也高兴。刘奶奶过来串门,说她做了善事,会有好报。时间过得很快,二姨也忘了这只燕子。
开春的时候,柳树抽芽了,春困的早上,二姨被一阵燕子叫声吵醒了。出门一看,栅栏上站着两只燕子,正梳理羽毛呢。二姨打开屋门,两只燕子围着屋门飞了几圈,又飞走了。
下晌回家,二姨进院就被小舅舅拉进了外屋厨房,房梁上已经垒好了半个燕子窝,底下也撒了些泥巴。两只燕子在姥姥家做窝了!几天时间,窝就垒成了。姥姥不得不每天开着门,直到燕子都进屋才关门。
二姨跟大姨打赌,说肯定就是去年秋天的燕子。大姨不信,最后差点吵起来。姥姥劝开他们,说:“燕子来是福,不管是不是那只,家里人不许伤它们。小燕崽子学飞的时候,容易摔下来,要看着点。”
没一个月,小燕子就出壳了。姥姥家热闹起来,每天开着门,大燕子一回来,房梁上就会涌现四五个嫩黄的小嘴,抢着吃东西。二姨特意让姥爷做了个兜子兜在燕窝底下,怕燕子粪掉地脏了厨房。
有一天二姨突发奇想,拿了当初装燕子的那个簸箕进屋晃了一下,结果老燕子顿了一下,竟然飞下来站在簸箕边上,冲二姨叫了几声,又飞回梁上去了。二姨兴奋极了,跑出去告诉大姨,说就是那只就是那只。
大姨弄了好半天才明白,也兴奋异常,又拿簸箕晃了晃,燕子又飞下来一回。大家都知道就是去年的燕子回来了。
从此一家人更加关心这窝燕子,小燕子学飞的时候,厨房的水缸特意盖上,防止掉进去淹死。直到秋天,燕子一家才又南飞了。那时候农村的树上站满了燕子,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姥姥说他们在开会,商量什么时候走。
果然,第二天早上你没被燕子吵醒,起来看看,燕子就已经全部飞走了,只剩下几只孤单的燕子。
二姨说,这只燕子在他家住了四年。后来姥姥送饭的时候,火没灭,差点烧起来,是燕子飞到园子里扑水扑灭的,及时通知了姥姥,避免了一场火灾。姥姥说这就是燕子的报恩。
但是四年后的春天,燕子再也没回来。二姨一直等到入夏,才明白燕子不会回来了。燕窝经过老燕子的加固,变得很大,最后被拆掉了。
二姨很伤感,不知道燕子出了什么事。时间过得很快,姥姥家重新盖新房的时候,燕窝也被拆掉了。
希望以此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