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奇闻异事 > 正文

古代午时三刻是几点

古代说的“午时三刻”,对应现代时间就是12点45分。 在古代的时辰制里,十二时辰每个时辰跨两小时——“午时”指的就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再把这两个小

古代说的“午时三刻”,对应现代时间就是12点45分。

古代午时三刻是几点(图1)

在古代的时辰制里,十二时辰每个时辰跨两小时——“午时”指的就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再把这两个小时细分成8个“刻”,每刻正好是15分钟。于是:

  • 午时的第一个刻 = 11点15分
  • 第二个刻 = 11点30分
  • 第三个刻 = 11点45分

但古人经常把“午时”默认从正午12点算起,尤其在文人笔记和官方文书里,常见的用法是把“午时”视作12点这点钟的起点。于是“午时三刻”就等于正午再加45分钟,即12点45分。

这也是我们在《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小说里看到的写法——人物约在“午时三刻”集合,实际上就是中午的12点45分左右。

所以,想象一下古代街市的钟声刚敲过十二点,过了三刻的那阵子,正是人们开始午饭、安排事务的黄金时段。


上一篇: 古代情趣用品 下一篇: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
  • 奇闻异事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