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同时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汉朝建立后 (刘邦为什么同意鸿沟议和知乎)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之所以要同时实行郡县...
刘邦,也就是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牛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发展和中国统一贡献挺大。那他为啥要同时搞郡县制和分封制呢?主要是当时的情况太特殊了,没别的办法。
先说郡县制,这玩意儿确实牛,中央能直接管地方,权力都抓在手里,集权得很。不过话说回来,秦朝就是全面搞郡县制,最后亡国了,这说明郡县制也不是万能的,副作用还挺大。所以刘邦不得不两个制度一起用。
这么一来,刚诞生的大汉王朝,既能靠郡县制管住大部分地盘,又能避开秦朝搞郡县制那些坑。

为啥刘邦选双轨制?得看当时的历史背景。想搞懂这个问题,得先回顾一下那时候到底发生了啥。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咸阳大封十八路诸侯,刘邦被封汉王,去汉中就藩。历史翻篇了,但项羽一恢复分封制,矛盾就来了。
项羽这人吧,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作为六国旧贵族后代,他满脑子都是春秋战国那套分封制,觉得郡县制根本行不通,只有分封制才是王道。
在他看来,自己作为最强诸侯,靠武力就能镇住天下,其他诸侯都得服他。他觉得这制度比秦朝的郡县制好用多了。
但问题是,那些被封的诸侯,本来利益就各不相同。从反秦开始,大家就不是一条心。所以这些藩王刚就藩没多久,战争就打起来了。
最先反的是山东的齐国。项羽封的齐王根本镇不住场子,齐地很快就叛乱了。项羽刚分封完就有人反脸,这等于打他的脸。所以他立马带主力杀到山东,打算平了齐国。
项羽这操作,跟春秋那些霸主似的,自己利益重要,也没忘了帮小弟撑场面。但他带兵去山东后,刘邦趁机暗度陈仓,攻入了关中。
这下好了,楚汉战争打了四年。刚开始刘邦出关中、占关中的时候,实力根本比不上项羽。
那咋打败项羽?

答案很简单:联合其他诸侯王一起揍他啊!
整个楚汉战争,刘邦就是不停地拉拢其他诸侯,一起打项羽。支持项羽的诸侯,则被他一个一个干掉。
打了四年,到公元前202年,项羽忽然发现,支持自己的诸侯不是被策反就是被灭了,反倒是刘邦那边人越来越多。
就这样,曾经不可一世的楚霸王,被刘邦带着一堆诸侯在垓下围殴,最后自刎于乌江。
项羽一死,他的势力就散了。没多久,刘邦在其他诸侯支持下称帝,汉朝开国。
这时候,刘邦得琢磨个事:新汉朝,到底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说实话,这两个选项,他一个都选不了。
先说分封制,等于步项羽的后尘。项羽为啥失败?就是分封诸侯导致自己力量分散,最后才玩完。要是刘邦也分封功臣,估计过几年,自己也会被其他诸侯干掉。

那恢复秦朝的郡县制呢?
显然也不行。
因为除了刘邦,还有好几个强大的诸侯王。他要搞郡县制,就得裁撤这些封国。诸侯王肯定不答应啊!
刘邦要是敢这么干,其他诸侯立马联手反叛,好不容易统一的天下又得乱套,汉朝能不能存续都是问题。
说白了,就是个怎么分蛋糕的事儿。
搞分封制,就是分蛋糕给大家,大家满意,但刘邦自己的利益就少了。搞郡县制,等于刘邦独吞蛋糕,其他诸侯啥也捞不着。
所以刘邦的最佳方案,就是双轨制。
属于刘邦的那块蛋糕,谁也别想动,肯定搞郡县制。属于诸侯王的那块,先不动,暂时搞分封制。
这么一来,问题暂时解决了。
但问题没从根本上消失。刘邦这无赖脾气,肯定眼馋诸侯王手里的蛋糕,想独吞。而且从国家安全看,诸侯王太强也不利于统一。
接下来刘邦在位的七年,基本就干一件事:抢诸侯王手里的蛋糕,解决这些尾大不掉的藩王。
这七年里,当初帮刘邦围殴项羽的诸侯王,下场各不相同。燕王臧荼最先被灭,刘邦改封发小卢绾当新燕王。韩王叛逃匈奴被杀。赵王因为部下谋反被废,梁王参与谋反被杀。功劳最大的韩信,先封齐王,又改楚王、淮阴侯,最后被处死。淮南王英布见状也反,被刘邦平定。刚封几年的卢绾,看到这些人被杀,直接跑匈奴去了……
等刘邦这套组合拳打完,剩下的诸侯王就只有最弱的长沙国了。长沙国虽然还在,但规模跟一个郡差不多,威胁不了汉朝统治。
这时候刘邦基本铲除了所有异姓王,完全有能力取消封国,全国搞郡县制。但他的身体不行了,走到了人生尽头,得考虑选下一任皇帝,而不是解决诸侯国问题。
而且之前消灭异姓王时,刘邦没直接除掉诸侯国,而是改封自己的儿子当诸侯王。尤其除掉所有异姓王后,他下令以后只有老刘家亲戚才能封王,不姓刘的功臣最多封侯,不能封王。

刘邦临终前还挺信任儿子们,觉得以后皇帝和诸侯王都是一家人,共享权力,世世代代友好相处,不香吗?
可惜啊,刘邦能建汉朝、打败项羽,却没预知身后事的能力。他想不到,自己儿子这代还能靠手足之情和睦相处,到了孙子那代,面对权力诱惑,可就忍不住了。
后来汉景帝时,汉朝发生了七国之乱。不过当时中央政府够强,不到一年就平定了。
回头看这段历史就能发现,刘邦搞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主要是被时代背景逼的。对他来说,只有双轨制才是最佳方案,才能维持汉朝统治。
说到底,刘邦做这些选择,不就是为了汉朝能好好传下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