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的手下中-庞统为何是唯一一个可能守住荆州的人 (在刘备的手下叫什么)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手下,只有一人可守住荆州,可惜他英...
三国那会儿,220年到280年,曹魏、蜀汉、东吴三家打打杀杀,抢地盘。刘备手下一帮能人,但要说谁能守住荆州,可能就一个,可惜这人死得太早了。
很多人一说荆州丢了,就甩锅给“大意失荆州”,说关羽太飘,没防着孙权。但真就这么简单吗?
汉中之战刘备赢了,关羽在荆州那边又搞襄樊之战,把曹仁按在城里不敢出来,还把曹仁的援军打崩了,吓得曹操都想迁都。关羽正准备乘胜追击呢,后院起火了——孙权偷袭他背后!名义上是盟友,背地里捅刀子,这谁顶得住?
结果关羽后方被吴军占了,只能带兵回去救。走到半路,更糟的消息来了:江陵城丢了。江陵是荆州的治所,关羽手下大部分家小都在那儿,城一破,士兵们心里就慌了,担心家人安全,哪还有心思打仗?逃的逃,降的降,关羽最后只能往益州跑,还是被吴军截杀了。
表面看,荆州丢是孙权背盟偷袭。但孙权为啥能一击即中?有人说关羽太轻敌,把兵力都调到前线,后方空虚了。这话听着对,可细想不对劲——要是换个细心的人守荆州,就真没事吗?

最早大家都信“关羽大意”,觉得就是个小失误。可后来越琢磨越发现,关羽的性格才是大问题。《三国志》里写,孙权曾派使者来给儿子提亲,想娶关羽的女儿,巩固两家关系。结果呢?关羽直接把使者骂回去,死活不同意,孙权当场就炸了。后来关羽打仗还抢了孙权地盘的粮草,孙权能不翻脸?
对内,关羽也没少得罪人。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傅士仁是跟刘备多年的老部下,关羽偏偏看不起他们,动不动就威胁“粮草供不上就办你们”。这俩人本来就怕关羽,孙权一来,直接开城投降了。
《三国志》里原话:“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这么一看,关羽是真高傲,对外把孙权得罪死,对内把老同事逼到对面。有人就说,换个人守荆州不就行了?比如赵云、魏延。
要是按“大意失荆州”的说法,换个心细的,像赵云、魏延,张飞肯定不行,太冲动;按“关羽高傲失荆州”的说法,得找个谦逊又能镇住场子的,赵云好像合适——张飞脾气暴,跟孙权聊两句就得吵起来;魏延资历浅,压不住糜芳他们;黄忠是降将,马超刘备不放心,怕他反水。
这么一比,赵云好像最合适。但真要这么想,就错了。
刘备手下,真正能守住荆州的,既不是关羽,也不是赵云,是庞统。为啥?因为只有庞统看出了荆州的死穴。

一说荆州,大家就想起诸葛亮的隆中对:占荆州、夺益州,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等天下有变,两路北伐,就能一统天下。听着挺美,刘备也照着做了,最后三分天下。可没人注意,这战略里藏着个炸弹——荆州根本不是久留之地。
诸葛亮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听着是宝地。可现实是,曹操想要,孙权更想要。荆州就是个四战之地,谁都想咬一口,所谓的“东和孙权”,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孙权早晚会对荆州动手。
《九州春秋》里写庞统跟刘备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这话跟诸葛亮完全相反。庞统说荆州现在又穷又破,人都跑得差不多了,东边孙权盯着,北边曹操盯着,想靠它三分天下?门儿都没有!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拿下益州,不然迟早被孙权或曹操吞掉。

看明白没?只有庞统敢点破孙权的野心!刘备集团里,可能有人心里明白孙权不怀好意,但只有庞统敢跟刘备直说:赶紧打益州,不然荆州保不住!
要是庞统主政荆州,早就防着孙权偷袭了。赵云虽然稳重,但他太听诸葛亮的话,要是死抱着“东和孙权”的战略,下场可能跟关羽一样——孙权照样会找机会下手,赵云估计还得琢磨“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对,惹孙权生气了”。
可惜啊,庞统这么个人才,死得太冤了。演义里说他被张任伏击,其实是错的。正史写他“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刘备知道后,一提到他就哭。
庞统看穿了隆中对的危机,知道孙权对荆州的野心不死,他是唯一能守住荆州的人。结果呢?三十六岁就死了。他一死,刘备基本就告别一统天下了,最多三分天下,再也打不回中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