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管宁是管仲后人吗-管宁人物生平简介 (管宁是管仲后人吗?)

管宁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他十六岁时失去了父亲,中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赠予他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终,管宁成年后身高八尺,胡须眉毛长得很美,与平原人华歆...

admin

管宁这人,是春秋时管仲的后代。十六岁那年他爹没了,中表兄弟看他孤苦,凑钱帮他办丧事,他愣是一分没要,自己按着家底把父亲送走了。成年后身高八尺,胡子眉毛长得那叫一个好看。跟平原的华歆、同县的邴原成了铁哥们,一块儿出去游学,还都挺敬重当时的大名士陈寔。

避乱辽东

汉末天下乱成一锅粥的时候,管宁听说辽东太守公孙度在海外管得还行,就拉着邴原、平原的王烈,一块儿跑辽东去了。公孙度还挺重视,特意空了馆舍等他们。管宁见了面就只聊诗书礼乐,半句不提天下大事,说完转头就住山里去了。当时逃过去的人大多住在郡南边,管宁偏住北边,意思就是不想挪窝,打算在这儿长待。后来的人渐渐都跟着他,一个月就聚起个小村子,管宁开始教大家读《诗经》《书经》,讲怎么行祭礼、整威仪、守礼让,大伙儿都爱听他的,挺信服他。后来曹操当了司空,下令征召管宁,公孙康那小子把诏书给扣了,压根没告诉他。中原稍微稳当点,逃过去的人都往回跑了,就管宁还跟没事人似的,乐呵呵地在辽东待着,跟打算在这儿养老似的。公孙康表面上挂着朝廷将军、太守的名号,心里头早就想当王了,想拉拢管宁,给他个官当,让他帮自己,可到底没敢开口,可见管宁这人有多让人敬畏。

管宁是管仲后人吗-管宁人物生平简介 (管宁是管仲后人吗?)(图1)

屡辞辟命

到了黄初四年(223年),魏文帝曹丕让大臣们举荐隐士,司徒华歆就举荐了管宁。曹挺重视,专门派了安车去接他。这时候公孙康已经死了,他儿子小,弟弟公孙恭接了位。可公孙恭有病,不能生养,身体也不行,管着事儿费劲。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倒挺聪明能干。管宁一看这架势,怕要出乱子,就带着老婆孩子、家丁部属,渡海回了北海郡。公孙恭亲自送到南郊,还送了他好多衣服东西。管宁这些年待在辽东,公孙家祖孙三代(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给过他的钱物,他都收着没动。这次西渡走的时候,全打包好,原封不动还给公孙家了。后来公孙渊果然抢了公孙恭的位,最后反复无常,反了曹魏,自己称王,被司马懿给灭了。辽东死了一万多人,真让管宁说着了。管宁回到中原,曹丕下诏让他当太中大夫,他死活不干,辞了。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死了,明帝曹叡即位。十二月,把华歆调任太尉,华歆称病,想把太尉的位子让给管宁,曹叡没同意。但还是下诏征召管宁当光禄勋。这时候司空陈群也上书举荐他。

曹叡又给青州刺史下诏,说:“管宁这人守着道德,躲在海边,我下了好几次诏书,他都不肯来,就在家里干他那套高尚的事。虽说有隐士的高洁,可也太不给我面子了,我等他一年多,算怎么回事?他就想自己图个安稳,我偏要让他出来干点事。古人不也有为了百姓改变隐居的吗?时间不等人啊,光洁身自好有什么用?孔子说过:‘我不是这人党徒还是谁呢!’我命令青州的别驾、郡丞他们:按礼数把管宁送到京城,给他安车、随从、褥子、路上吃的,出发前先告诉我。”管宁赶紧上书自称是个粗人,又辞了。

高节始终

从黄初到青龙年间,朝廷隔三差五就下诏征召管宁,每年八月还给他送牛送酒。曹叡又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是真不想当官摆谱,还是真老得不行了?”程喜回话说:“管宁有个族人叫管贡,在州里当吏,跟他住一块儿,我常让他去打听。管贡说:‘管宁天天戴黑帽子,穿布衣布裙,天冷天热就加层减层,屋里屋外走都拄着拐棍,不用人扶。一年四季祭祀,他都强撑着换身衣服,戴粗丝棉巾,穿当年在辽东时的白布单衣,自己摆供品,跪下磕头。管宁小时候就没娘了,不记得长啥样,每次祭祀都多摆个酒杯,哭着掉泪。他家离水池七八十步远,夏天就到水里洗洗手脚,然后在园子里溜达。’我琢磨着他老推辞,就是觉得自己一辈子隐居,年纪大了,脑子也不行了,就想安安静静待着,每次都客气。这是他非要守着的,不是故意装清高。”

管宁自从辽东回来后,就一直坐在个小木床上,五十多年没在地上坐过。因为老盘腿坐,膝盖把被褥顶得那个位置,都磨穿了。

景初元年(237年),司徒陈矫死了,司徒的位子空了半年。第二年,曹叡问侍中卢毓谁合适当司徒,卢毓举荐管宁,曹叡没同意。

正始二年(241年),太仆陶丘一、永宁卫尉孟观、侍中孙邕、中书侍郎王基他们又向曹芳举荐管宁,曹芳下诏,用“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的最高礼节去请他。结果刚下诏,管宁就去世了,活了八十四岁。


上一篇: 其实他很值得尊敬-管宁在-是个反面典型-三国演义 (其实你很值得) 下一篇:夏侯玄为什么不反抗?-高平陵事变中 (夏侯玄为什么不起兵)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