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府兵制为什么到了唐玄宗就停止了-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唐朝的府兵制)
对唐朝府兵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
最近琢磨唐朝府兵制,越看越有意思,跟大家随便聊聊。府兵制,说白了就是古代一种兵制,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平时这些人是种地的农民,农闲时练练兵,打仗了就拎着家伙事儿上战场。武器马匹都得自己备,全国各地都有管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这制度是西魏的宇文泰在大统年间(535~551)搞出来的,后来北周、隋朝,再到唐朝初期,越来越完善,唐太宗时最牛,结果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就停了,前后差不多两百年。

最早这制度是从北魏来的,那时候鲜卑人当兵,汉人种地,府兵全家能免赋税,当兵成了鲜卑人的“专属职业”。而汉族呢,从周朝到两汉三国,原本也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种地的耕战一体,结果变成了纯种地的农民,这政策明显带着民族歧视的味儿。
到了北周后期,北齐跟北齐对着干,鲜卑人又不够用了,汉人这才被拉进来当府兵。后来杨坚当北周大丞相时,下令那些被赐了鲜卑姓的汉人能改回汉姓,鲜卑人当兵、汉人种地的规矩就破了。隋朝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都归到州县的户籍里去种地,士兵自己还是有军籍,但归军府管。
唐朝沿用了隋朝这套,包括府兵制。经过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一完善,全国设了633个折冲府来管理府兵,还把府兵制和均田制绑在一起,既省了政府花钱,又保证了士兵素质,耕战结合,藏兵于民,硬是把唐军打造成一支“无敌雄狮”,把大唐疆域扩到了最大。
可这么牛的制度,最后居然在唐朝最牛的“开元盛世”时期垮了,到底为啥呢?
一般人觉得,是因为唐玄宗时土地兼并太狠,均田制垮了,好多自耕农没地了,要么当奴仆,要么逃走,兵源没了,府兵制就没用了。
但这说法不太靠谱,因为742年统计的人口,比732年还多了——732年是786万户、4543万人,742年变成852万户、4890万人,很明显,逃户根本没大规模发生。
其实啊,早在749年宰相李林甫用命令正式停了府兵制之前,边上的大部队早就职业化了。也就是说,府兵制衰落的原因,得更早找。
那具体是啥时候呢?可能得从唐朝的打仗变化里看线索。

从初唐到中唐,唐朝周围的国家实力太弱,唐军老主动出击,征召府兵或者农民当兵,服役三年,完全够用。但到了玄宗朝,吐蕃和渤海国起来了,老来边境捣乱,压力大了。加上玄宗老给边功赏赐,节度使们就老挑起边境冲突,军事部署从过去的“重内轻外”变成“重外轻内”,精锐部队都拉到边境常年驻守了。这样一来,士兵只能就地招,而且仗打得勤,士兵得脱离生产,变成职业军人,才能解决问题。时间长了,府兵没用了,自然就冷落了,最后彻底废了。
这么看下来,府兵制从盛到衰,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唐朝外部战略态势变了——从以前主动进攻,变成了被动防御,军队不得不职业化。相比之下,均田制垮了那点影响,根本不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