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唐朝百姓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唐朝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着衣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亦是一国之社会变化的直接体现,唐代国力强盛,人们的服饰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再加上胡服的引入,唐人的穿衣时尚名目极其繁多,而这也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和我们后世的丝绸出于江南不同,唐...

admin

唐朝人的穿衣啊,不光是赶时髦,简直就是社会变化的活地图。那时候国力强盛,穿衣风格五花八门,胡服一进来,唐人的时尚单品多到数不清,纺织业也跟着火了起来。跟后世丝绸多产江南不一样,唐朝的北方才是丝绸大户:河南道仙州、滑州的方纹绫,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文绫;河北道恒州的孔雀罗、春罗,定州的两窠绫;山南道荆州的交梭縠子,阆州的重莲绫;剑南道益州、蜀州的单丝罗,益州的高杼衫缎,遂州的樗蒲棱……听着就花里胡哨的,贵族们穿起来肯定排面拉满。

唐朝还有个有名的纺织品叫地毯,当时管它叫“地衣”。唐朝人还是习惯席地而坐,普通人家地上铺草席,有钱人才能铺地毯。诗人秦韬玉写豪门生活,“地衣镇角香狮子”,就是铺张地毯,四角用狮子造型的香兽压着,舞伎在上面跳舞。现在日本奈良正仓院还存着唐朝送的毛制花毯,老厉害了。

后来绫罗绸缎看腻了,有人开始穿布衣,最有名的是桂林来的“桂布”,其实就是麻布。白居易超爱这玩意儿,诗里说“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冷了就穿“桂布裘”,简直是他的心头好。另一首诗里还写“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这衣服成了他的冬日必备。

普通老百姓哪穿得起丝绸啊,穿的是麻、毛织的“粗褐”。穷点的就戴幞头巾子,穿粗褐衫;好点儿的,幞头、汗衫、外袍、裈袴,再配双皮靴,这身打扮就是唐朝普通人的日常了。

不过唐朝的房子现在基本看不到了,除了墓里的陪葬品和纸上的画。白居易当年当校书郎,租的房子“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窗前有竹,门外有酒,挺简单。北方住宅大多是夯土墙、茅草顶,能铺瓦片的就算有钱人了。贵族大门是“鸟头门”,宅子里用回廊围院子;乡村就简单了,木篱茅屋的三合院,窗下编竹抹泥,窗纸糊的,窗外种点花木。

吃饭的话,北方人主要吃粟米饭,就是小米,唐朝管这叫黄粱;南方人吃稻米饭。南边还流行吃“青精饭”,用南烛叶汁泡米蒸,蒸熟晒干,米变青了,道士说滋补,大家都抢着吃,成了家常便饭。

贵族们就讲究多了,夏天有“清风饭”,用糯米、龙晴粉、冰片、牛酪浆调好放冰里冻着;日常还有“御黄王母饭”,把肉丝鸡蛋浇黄米饭上。菜品分三六九等,上等是皇家大宴的菜,中档有鱼干脍、浑羊殁忽(听名字就高大上),低档都是大众吃的,比如鸭脚羹、神仙粥、五福饼啥的。

唐朝人还爱喝茶,“茶兴于唐,盛于宋”,但喝法和现在不一样,他们喝茶饼。得先烤茶饼,碾成粉末,筛细了放水里煮。煮茶有讲究:“一沸”水开冒小泡,加盐;“二沸”水泡像涌泉,舀出一瓢水,中心搅茶末;“三沸”茶水滚起来,把舀出的水倒回去,一锅茶就煮好了,还得配茶点,粽子、馄饨、蒸笋(小瓦罐和饭一起蒸)、小天酥(鸡或鹿肉碎粒拌米粉炸),想想都流口水。

唐朝人爱游历,文人尤其爱到处跑。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四通八达。不过乘车有讲究,天子皇后太子才能坐车,别人都骑马。普通胥吏、商贾老者能坐“苇軬车”(芦苇席篷的),商贾、庶人、僧道不能骑马。水运靠大运河、灵渠这些,舟楫也是重要交通工具。贵族有钱人骑马,平民骑驴,驿站里不仅有驿马,还有好多驿驴,“赁驴”(租驴)生意可火了。大的驿馆跟星级酒店似的,最有名的褒城驿,厅堂庭廊漂亮,池沼能泛舟垂钓,还能赏月,住着肯定舒坦。

唐朝百姓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唐朝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图1)

那时候的驿站,不光能歇脚,还能顺带看看风景,旅个游似的。想走远路?水路有大运河,陆路有驿站网络,骑驴、骑马、坐车,任君挑选。唐朝人的生活啊,看着挺讲究,其实也挺接地气,该吃吃该喝喝,有空就出去溜达溜达。

唐朝百姓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唐朝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图1)

反正啊,一说起唐朝,脑子里就是那些穿得花里胡哨、骑着驴到处跑、席地喝茶聊天的古人,日子过得还挺有滋有味。


上一篇: 隋朝真的有那么多的粮食吗-隋朝的粮食唐朝吃了五十年是真的吗 (隋朝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下一篇:一直是唐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时期藩兵藩将都是什么地位 (唐军知乎)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