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唐朝武周时期宰相-王方庆-也是一名藏书家 (唐朝武周时期地图)

王方庆,本名王綝,字方庆,唐朝武周时期宰相,东晋丞相王导十一世孙,著名藏书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琅琊王氏,起家越王,李贞,参军,平定越王之乱,迁广州都督,转洛州长...

admin
王方庆,本名王綝,字方庆,唐朝武周时期的宰相,还是东晋丞相王导的十一世孙,家里世代显赫,更是个出了名的藏书家。 这家伙出身顶级门阀琅琊王氏,起点就很高。一开始在越王李贞手下当参军,后来平定越王之乱,一路升官,做过广州都督、洛州长史,还被封了石泉县子。后来直接拜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了宰相。年纪大了就退居二线,当秘书监,监修国史。等庐陵王李显重新当上太子,他又被授了检校太子左庶子。武周长安二年去世,追赠兖州都督、吏部尚书,谥号“贞”。这人学问大得很,博学多才,熟悉朝廷制度,写了二百多本书,尤其精通《三礼》,还留下了一本《杂礼答问》。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今陕西咸阳),还是琅琊王氏的后代。一开始在越王府当参军,跟记室任希古学了司马迁、班固的史书,后来任希古调走了,他就把这门学问学完了。武则天时期,他一路升到广州都督。那时候南海每年都有昆仑舶来,带着各种奇珍异宝,之前的都督路元睿敢直接抢人家的货,结果被船酋给杀了。王方庆去了之后,啥好处都没要,秋毫无犯。一开始,当地有个首领叫沓墨,老百姓去府里告状,下面的官员都收礼包庇,从来不处理。王方庆就规定,手下官员不许和这些人来往,违犯的就依法严办,境内一下子清静了,老百姓都敬畏他。当时的人都觉得治理广州没人比得上他,排第一,朝廷还下诏赐了瑞锦、彩帛,表彰他的善政。后来转任洛州长史,封石泉县子,又升了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 唐朝武周时期宰相-王方庆-也是一名藏书家 (唐朝武周时期地图)(图1) 神功初年,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打败契丹凯旋,还献了俘虏。内史王及善说,正好赶上孝明帝的忌月,鼓吹乐队准备一下但别吹。王方庆却说:“晋穆帝娶皇后的时候,也赶上康帝忌月,当时大家也犯嘀咕。荀询说《礼记》里只有忌日没有忌月,按这个推,忌时忌年更没道理了,后来大家听了他的话。我觉得现在军队大胜,奏乐庆祝没毛病。”武则天同意了。后来武则天要去玉泉祠,因为山路太险,想坐腰舆(一种小轿子)。王方庆又劝她:“以前张猛劝汉元帝,坐船危险,走桥安全,元帝就听了桥的。现在这山又陡又窄,路还弯,比坐船还危险,您怎么敢轻易走这种危险路呢?”武则天听了就不去了。王方庆还曾经说:“按规矩,大丧期间没下葬的,不能参加朝贺;没除服的,不能参加宴席。现在好多大臣都不遵守,把礼教搞乱了,不行。”武则天下诏严厉批评,满朝文武都挺怕他。 唐朝武周时期宰相-王方庆-也是一名藏书家 (唐朝武周时期地图)(图1) 武则天曾经向他要王羲之的字,王方庆回奏说:“我十世祖王羲之有四十多幅字,唐太宗要的时候,我父亲就献上去了,现在只剩一幅了。我把十一世祖王导、十世祖王洽、九世祖王珣、八世祖王昙首、七世祖王僧绰、六世祖王仲宝、五世祖王骞、高祖王规、曾祖王褒,还有九世从祖王献之等二十八人的字,凑了十篇一起献上来。”武则天拿到后在武成殿给群臣看,让中书舍人崔融写了篇序,编成《宝章集》,然后又把这本书赐给王方庆,当时读书人都羡慕他受宠。后来他年纪大了,请求退休,改任麟台监,监修国史。等唐中宗重新当太子,又拜他为检校左庶子。 唐朝武周时期宰相-王方庆-也是一名藏书家 (唐朝武周时期地图)(图1) 后来武则天想在季冬(十一月)搞讲武,结果负责的部门没准备好,拖到了第二年孟春(正月)。王方庆说:“按《月令》,孟冬才是天子命将帅讲武、练习射箭驾车、比试力气的时候,这是春天夏天秋天种地,冬天练兵,平安不忘危险的意思。孟春不能打仗。兵属金,金克木。春天是木当令,用金(兵)去伤害木(春天),违反了生发之气。孟春行冬令的话,就会发大水,下大雪,种的东西都收不了。现在孟春讲武,等于用阴气(兵)犯阳气(春天),伤害生发的德行,我怕会发大水毁东西,下雪伤庄稼,夏麦长不好。希望您别违背时令,提前到孟冬,顺应天道。”武则天亲手批示夸奖了他。这一年,正式拜他为左庶子,进封公,俸禄跟三品官一样,还兼着太子的侍读。之前沛王李贤当太子的时候,王方庆就说过,臣子对天子,从来没有直呼太子名字的。晋朝山涛的奏事里就写过,皇太子不避讳,孝敬当太子时,把“贤”改成了“文”。现在东宫的门殿名字好多都犯忌讳,请全改了,符合老规矩。武则天同意了。长安二年他去世,追赠兖州都督,谥号“贞”。后来中宗复位,因为他是东宫旧臣,又追赠了吏部尚书。


上一篇: 他的结局什么-李昭德-唐朝时期宰相 (他的结局是什么) 下一篇:欧阳通-唐朝时期宰相-与父亲欧阳询合称-大小欧阳 (欧阳通的简介)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