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惨淡-三国降将为何只要于禁投降后身败名裂 (结局惨烈)
你真的了解于禁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219年,关羽率领荆州大军围攻襄樊两城,当时关羽主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的兵锋,他只能一边想尽办法据守城池,一边赶忙派人向曹操求援,...
于禁这人,三国里挺有意思的,但名声却一直不太好。
公元219年,关羽带着荆州兵去打襄樊,主要目标是樊城。樊城守将曹仁顶不住关羽的攻势,一边死守,一边赶紧派人找曹操搬救兵。曹操一看,立马派于禁带着七路大军去救曹仁。结果于禁犯了个大错,把大军扎在了低洼地。关羽知道后,立刻让士兵造船,还从荆州调了水师过来。八月天,秋雨下个不停,汉水暴涨,把于禁的营地淹了。关羽趁机坐战船打过来,于禁就投降了,庞德不降,被杀了。
投降后的于禁日子可不好过。后来关羽死了,于禁去了东吴,又从东吴回了曹魏,结果被曹丕给活活气死了。
其实于禁战败,天时占了大半原因,庞德宁死不降,和他投降一对比,太鲜明了。而且于禁投降,据说也是为了手下弟兄活命,可即便这样,他还是身败名裂,结局挺惨的。但话说回来,三国时期投降的名将可不少啊,比如打败于禁的关羽,就曾投降过曹操,在曹营还立了不少功。除了关羽,五子良将里的张郃、张辽、徐晃,都是降将,可他们投降后也没被杀啊。既然降将这么多,为啥偏偏于禁投降后,还被原来的势力给整死了呢?
其实啊,于禁下场这么惨,主要还是他自己有问题。虽然于禁也算是在打,但确实,这次战败他得负主要责任。他是援军主将,偏偏选了个低洼地扎营,才把事搞砸了。所以于禁这结局,真的一点都不冤,就算曹丕后来没找他麻烦,他自己也站不住脚。
而且根据《于禁传》里说,关羽坐战船打过来的时候,于禁直接就投降了,整个过程好像都没怎么抵抗,说白了就是服软了。不管他是为了手下弟兄活命才投降,还是被逼无奈,都不该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于禁虽然战败,但该做的他做了,可真到了生死关头、考验臣节的时候,他认怂了,服软了。所以后世一直唾弃他。反观其他降将,比如老将严颜,遇到这种情况时慨然赴死,保全了名节,大家才尊重他。
我觉得吧,于禁投降和别人不一样,关键就是在生死和臣节面前,他选了认怂。所以下场这么惨,真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