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蜀汉政权中-都有哪些有名的外交官 (三国以蜀汉为正统)
说起外交官来,在一个国家能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刘备一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东北走到西南,自黄巾起义爆发,刘备起兵以来,他先后曾经投靠过,公孙瓒、...
刘备这辈子跑了大半个中国,从东北折腾到西南,黄巾起义起兵后,他先后投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每次要依附别人,或者结盟,都得派人去联络,今天就来聊聊刘备集团的外交官们!
孙乾
孙乾,字公祐,郑玄的弟子。为啥提郑玄?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名气大得很。那时候两汉特别看重经学,刘备、公孙瓒都跟卢植学过,孙乾这算是高门弟子了。最早老师郑玄把他推荐给州里,后来刘备当徐州牧,就让他做了从事。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被吕布打跑,孙乾跟着他到处流浪,绝对是元老级人物。
孙乾最大的本事就是到处替刘备找靠山。刘备离开徐州后投奔曹操,结果200年又反了曹操,想跟袁绍联合,就派孙乾去出使。袁绍这人脾气大得很,孙乾愣是没掉链子,外交能力可见一斑。官渡战败后,刘备离开袁绍,准备投刘表,又是派孙乾去的。
刘表既是宗室,又是党人名士,“八俊”之一。孙乾跟刘表见面后,事儿办得妥妥当当,刘备挺满意,后来和麋竺、简雍一起当左将军从事中郎。刘表曾经给袁尚写信,说每次跟刘备、孙乾聊到袁尚、袁谭兄弟自相残杀的事,都挺心痛,可见刘表挺看重孙乾。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拿下益州,孙乾被拜为秉忠将军,待遇仅次于麋竺,和简雍一样。没多久就病死了。
简雍
简雍,字宪和,刘备的老乡,发小,估计比关张认识刘备还早(少与先主有旧,随从周旋)。他和刘备的关系,差不多就是卢绾跟刘邦那种铁。早期简雍不光负责外交,也当刘备的谋士,最出彩的是刘备进蜀的时候。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被请进益州,简雍跟着一块儿去了。刘璋见了他,挺喜欢(刘璋见雍,甚爱之)。结果一年后俩人掰了,打起来了。建安十九年,刘备把成都围了,派简雍去劝刘璋投降,刘璋还真答应了,还跟简雍坐一辆车出城投降了。刘备平定益州后,拜简雍为昭德将军,待遇仅次于麋竺,和孙乾一样。
简雍这人特别洒脱,爱开玩笑,高谈阔论。就算在刘备面前,也伸着脚侧着身子,不管什么仪态,自己舒服就行。除了诸葛亮,跟别人在一起时,他一个人占一张坐榻,手枕着脖子躺着说话,谁都不搭理。估计这就是刘璋“甚爱之”的原因,刘备对他也特别纵容。
伊籍
伊籍,字机伯,山东金乡人。年轻时候跟着刘表。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打跑,跑去荆州投奔刘表,伊籍常去找刘备,俩人关系挺好。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了,伊籍就跟着刘备南渡长江,后来又进了益州。
有次刘备派伊籍去东吴,孙权听说他能说会道,想刁难他。伊籍刚进去行礼,孙权就逗他:“你侍奉个无道之君,挺辛苦吧?”伊籍直接回:“一拜一起,有啥辛苦的。”这反应速度,孙权都愣住了。伊籍的机灵劲儿,差不多都这样。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拿下成都,当益州牧,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待遇仅次于昭德将军简雍和秉忠将军孙乾他们。刘备称帝后,升伊籍为昭文将军。他还跟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一起搞《蜀科》,就是蜀汉的法律条文,都是这五个人定的。
孙乾、简雍、伊籍,文采比不上诸葛亮、法正,武力打不过关张赵云,但绝对是刘备集团里不能少的人。一个团队嘛,光会打仗、会写文章不行,外交这门手艺也顶重要,他们仨凭着自己那张嘴,帮刘备在诸侯间周旋,功劳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