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坐镇后方-能否打败陆逊-如果由诸葛亮担任伐吴主帅 (刘备坐镇后方是谁)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何不让诸葛亮参战,如...
三国那会儿(220年-280年),就是汉朝和晋朝中间那段乱糟糟的日子。曹魏、蜀汉、东吴,仨人掐来掐去,热闹得很。说到夷陵之战,大家有没有想过个事儿:刘备伐吴的时候,为啥不带诸葛亮?要是诸葛亮指挥,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刘备在夷陵这一仗,输得那叫一个惨,蜀汉的家底都快掏空了。他自己也气病了,在白帝城把诸葛亮叫去托孤。这时候就琢磨了:要是当时刘备坐镇后方,诸葛亮带兵伐吴,结局会不会不一样?真能打赢陆逊吗?

先说说,诸葛亮为啥没跟着去打东吴?
刘备打夷陵的时候,诸葛亮在后方守着,这可不是随便安排的,是刘备琢磨好的。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诸葛亮的强项其实是治国理政。早先他自比管仲、乐毅,但那时候没人信。后来跟了刘备,刘备那边武将不少,但缺能干的文臣,所以诸葛亮主要被用在政治上。就像萧何给刘邦当后盾那样,诸葛亮管着刘备的政治和外交,让他能“足食足兵”,实力一天天壮大。也是诸葛亮牵线,孙权和刘备才结盟打曹操。当时曹操的谋士刘晔都夸他“明于治国而为相”。在刘备这儿,诸葛亮就是文臣头头,丞相的准接班人。
所以刘备出去打仗,诸葛亮一般都在后方守着,管后勤、稳后方。刘备打益州、夺汉中的时候,诸葛亮在后方就搞得定。这次伐吴,自然还是老规矩,让他守成都。
其次,诸葛亮的军事真比不上刘备。咱们看《三国演义》,总觉得诸葛亮用兵如神,战无不胜。但现实里,诸葛亮的军事真比不上刘备、关羽他们。不可否认,诸葛亮有点军事才能,但要说他自认的“比乐毅”,那就得打个问号了。夷陵之战前,诸葛亮正经指挥过的仗,就益州那一次——带着荆州援军入川,还是张飞在前头打开路,他没遇到啥硬仗,顺顺当当到了成都。
诸葛亮自己当统帅,是夷陵之后的事了。他接了托孤,得重建军队,亲自带兵北伐。北伐那几年,他的军事才干才慢慢练出来。最后一次北伐,还在敌人地盘上屯田,把司马懿逼得死守不敢出来。但夷陵那会儿,诸葛亮的实战经验差远了。刘备才是蜀军的灵魂,连陆逊都评价“刘备是天下知名,曹操都怕他”,这话不假。
刘备对自己的军事本事也特自信。他还跟曹操的部下吹牛:“除非曹操来,你们来多少我都不怕。”汉中之战前,法正分析敌情就说,曹操留在汉中的那些将领(夏侯渊、张郃他们),都比不上蜀军的刘备。结果刘备真把夏侯渊斩了,逼退曹操,拿下汉中。这次打东吴,吕蒙早死了,刘备觉得剩下的吴将都不是对手,所以自己挂帅出征,连诸葛亮都觉得这仗能赢。

第三,诸葛亮压根就不想打东吴。他觉得吴蜀都是小国,得联手对付曹魏,不然曹魏坐山观虎斗,两边都得完蛋。但他哥诸葛瑾在东吴当官,他不好明说反对,只能心里着急。不过,跟诸葛亮关系好的赵云、黄权他们都劝刘备别打,刘备当然知道诸葛亮啥态度,肯定不会让他带兵——一个不想打仗的人当主帅,军心都得乱。所以刘备让诸葛亮守成都,赵云去江州护后路,就这么定了。
那要真让诸葛亮带兵,会咋样?
不过话说回来,刘备自己当主帅,真不算高招。战略上,吴蜀自相残杀,曹魏乐见其成;战术上,蜀军背了太重的包袱,破绽也大。黄权当时就劝刘备:“您坐镇后方,我带兵上前线,万一您在前线出事,就全完了。”这建议挺实在,但刘备没听。
刘备是皇帝,去前线,肯定带最精的兵,自己就成了吴军的主要目标。一旦打输了,指挥一乱,大军就崩了。那时候关羽、张飞都死了,刘备没独当一面的大将,黄权有才但未必能赢吴军,所以刘备只能自己冲前线。陆逊就抓住这点,先放火烧了刘备的营,然后猛追,刘备一路逃,军队被各个击破,直到赵云来救才稳住,但人马都快打光了。
要是诸葛亮指挥,仗可能还是打不赢,但损失肯定小得多。一来,诸葛亮不会像刘备那样冲前线,他会听黄权的建议,把战线拉长,让吴军只能打前锋,打不到主力。他在后方指挥,稳当。二来,诸葛亮用兵一向小心,北伐的时候跟司马懿耗了一百多天,都没让老狐狸找到破绽。遇到陆逊这种死守不出的,估计也得耗着。刘备当时为了躲暑热,把水军拉上岸,连营七百里,连曹丕都笑话他“不晓兵”。诸葛亮这么聪明,肯定不会犯这种错。

所以诸葛亮和陆逊估计就得耗着,陆逊找不到他的破绽,也赢不了。但旁边曹魏盯着呢,东吴耗不起,说不定最后顶不住,主动求和,两边就算打平了。
所以啊,刘备不让诸葛亮去,一是诸葛亮治国比打仗强,二是刘备觉得自己能行,三是诸葛亮本来就不想打。但要是真让诸葛亮带兵,虽然未必能赢,但蜀汉肯定不会输得那么惨,说不定最后两边打个平手,各自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