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三国演义-完全不讲变通吗-中有什么表现-诸葛亮在 (三国演义完整版免费观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从诸葛亮的所作所...

admin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之后、晋朝之前那段乱糟糟的年景,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打得不可开交。说起诸葛亮,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讲究规矩的人,毕竟法家那一套,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在他这儿体现得挺明显。但你仔细琢磨,他执法也不是一根筋,该灵活的时候,也真能变通,不管是《三国演义》里还是正史里,都有不少例子。

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阵营时,手握执法大权,但处理事情时,该松就松,该紧就紧。张飞这脾气,大家都知道,三顾茅庐时拦着刘备,甚至还想烧了茅庐。诸葛亮第一次用兵,张飞当面顶撞,挖苦讽刺,全靠刘备军法压着,关羽劝着,才没闹起来。但诸葛亮呢,没跟他计较,就军法震慑了一下,翻篇了。

三国演义-完全不讲变通吗-中有什么表现-诸葛亮在 (三国演义完整版免费观看)(图1)

关羽跟张飞不一样,表面不冲突,心里可不服气。派他去守华容道,他对诸葛亮的预测直摇头,等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说曹操肯定走华容道,他反倒大喜——这不是等着看笑话嘛。结果真放走曹操,关羽倒硬气,按军令状让诸葛亮斩自己。诸葛亮哪真斩?走个过场,在众人劝说下就放过了。

魏延更绝,诸葛亮一见面就想杀他,说人家脑长反骨。可北伐时没大将,只能靠魏延。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不用,他觉得诸葛亮胆小,心里憋着火。后来陈式不听将令要独自进军,魏延还帮腔,结果陈式中了埋伏。诸葛亮斩了陈式,却放过了魏延。

马谡呢?街亭之战,让他守街亭,他偏要上山,结果被围困,蜀军大败。战后诸葛亮为了军纪,直接斩了。两人情同父子,手下劝都没用,就一个理由:军法如山。

现实中诸葛亮也这样。法正这人,本事大,但脾气也犟,睚眦必报,掌权后报复仇人。有人告到诸葛亮那儿,他愣是没管。可马谡就不一样了,街亭之战不听指挥,打了败仗,诸葛亮直接斩了,连手下劝都不听。

三国演义-完全不讲变通吗-中有什么表现-诸葛亮在 (三国演义完整版免费观看)(图1)

为啥诸葛亮对这些人的处理差这么多?其实这背后藏着他的小算盘。首先,看造成的损失。张飞、魏延顶撞归顶撞,最后还是听指挥,没出大乱子,诸葛亮就不深究。关羽放走曹操、法正报复仇人,虽然不对,但没伤着蜀汉筋骨,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陈式、马谡就不行了,一个擅自出战吃了败仗,一个守街亭丢了要地,害蜀军损失惨重,不杀不行。

再就是看这人有没有用。关羽是蜀汉“名将唯羽”,张飞是万人敌,法正是刘备最得力的谋士,魏延是北伐先锋,这些人缺了不行,诸葛亮只能忍着。陈式呢?无名之辈,打不了胜仗,留着没用。马谡虽然有点才能,但刘备早就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一败,诸葛亮看清了,自然不留。

最后还得看处理结果。张飞被诸葛亮震慑后,火烧博望坡,佩服得五体投地,再也不敢闹腾。关羽守华容道后,知道诸葛亮比自己强,两人配合反而更好。法正、魏延,诸葛亮看重他们的才能,留着能打胜仗。杀陈式、马谡,是为了让蜀军知道军法无情,败了就得付出代价,不然士气就散了。果然,斩了马谡后,蜀军很快又振作起来。

三国演义-完全不讲变通吗-中有什么表现-诸葛亮在 (三国演义完整版免费观看)(图1)

这么看下来,诸葛亮这人,表面上是按规矩办事,实际上心里有杆秤,啥人该严,啥人该松,全看对蜀汉有没有好处。该硬的时候硬得像块铁,该软的时候软得像团棉,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捏合在一起,才是他能在乱世里把事儿办明白的道儿。


上一篇: 三国时期有三位张姓将领-那么他们之间谁是最强的 (三国时期有三字经吗) 下一篇:在三国时期蜀汉后期都有哪些大将-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蜀国最大版图)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