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之讽刺大师果戈里-哪些作家对果戈里产生了影响 (世界名人讽刺佛教的话)
183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彼得堡大剧院正上演一出戏,戏名是,钦差大臣,这是个讽刺喜剧,剧本写得精彩极了,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观众完全被征服了,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
183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彼得堡大剧院正上演一出戏,叫《钦差大臣》。这戏是讽刺喜剧,剧本写得绝了,演员也演得太棒,观众完全被迷住,笑声掌声就没停过。
这时候,一个豪华包厢里突然站起个人——沙皇尼古拉一世。他狠狠瞪着身边的人,说:“这叫什么戏!简直像拿鞭子抽我脸。”说完气呼呼扭头回宫了。为啥沙皇这么讨厌《钦差大臣》呢?得从作者果戈理说起。
果戈理啊,那可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厉害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的开山鼻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809年4月,果戈理生在乌克兰一个地主家。小时候家里艺术氛围浓,他爱画画,喜欢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童年就在田埂上、小河边晃荡,挺自在的。中学时受十二月党人和普希金那些自由诗歌影响,还有法国启蒙学者的书,立志要给祖国出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后来跑去彼得堡谋生,折腾了好久,才在国有财产局和封地局找了份小职员工作,天天看人脸色,受尽了世态炎凉,小职员的苦头他可没少吃。这么一遭,他从理想的美梦里醒了,透过彼得堡那些漂亮房子,看清了官场多黑暗多腐败,老百姓过得有多苦。
在彼得堡,果戈理运气不错,碰上了大诗人茹可夫斯基和普希金,这对他的创作路影响可大了,尤其是和普希金的友情,后来文坛都传成佳话。1831到1832年,才22岁的果戈理出了本短篇小说集,叫《狄康卡近乡夜话》,算是正式出道。这本集子把传说、幻想和现实揉一块儿,笔调又快又活又清新又逗,把乌克兰的自然风光写得跟画似的,还夸老百姓勇敢善良爱自由,顺便骂了生活中的丑恶自私卑鄙。这书是浪漫主义加现实主义的混血儿,普希金夸它是“极不平凡的现象”,果戈理在文坛也算站稳脚跟了。
1835年,《米尔戈罗德》和《彼得堡的故事》这两本中篇小说集一出,他名声更响了。《米尔戈罗德》里四篇,其中《塔拉斯·布尔巴》是历史故事,写了哥萨克英雄布尔巴,歌颂了民族解放斗争和老百姓的爱国心。《彼得堡的故事》写的都是当时现实,专治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剧,最扎心的就是《狂人日记》和《外套》。《狂人日记》脑洞挺大,用狂人和狗的通讯、几篇日记的形式,荒诞得很。主角是个不起眼的小公务员,被社会压得喘不过气,到处受欺负,最后逼疯了。《外套》写个小官吏,活着就盼着攒钱做件新外套,结果外套刚穿上就被抢了。这事倒成了别人的笑料,他最后含恨死了。
1836年,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发表了。这戏讲个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跟人赌钱输光,正愁眉苦脸呢,从彼得堡路过外省某市,被错当成“钦差大臣”,当地官僚吓得够呛,闹出一堆笑话。果戈理用喜剧当镜子,照出了那些达官显贵的丑样儿,把农奴制俄国的黑暗、腐朽、荒唐反动都给扒出来了。它跟当时俄国舞台上那些没脑子的庸俗笑剧不一样,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创了种新喜剧——讲官僚集团和老百姓矛盾的社会喜剧。剧本题词说“自己的脸丑,为什么要怨镜子”,这话说的就是文学得照现实。《钦差大臣》在彼得堡一演,火得不行,可俄国官僚们恨它,骂它,果戈理没法子,只能出国。五年后他回国,1842年出了长篇小说《死魂灵》。
《死魂灵》讲了个叫乞乞科夫的投机鬼,为了发财,想了个馊主意:买空卖空,巧取豪夺。他在N市和周围的地主庄园里,贱价收购农奴花名册上还没注销的“死农奴”,然后借口移民,跟政府申请无主荒地,再把地和死农奴名单抵押给政府,从中捞钱。后来乞乞科夫跑到某省省会,又低价收买“死魂灵”,去民事法庭办买卖手续和注册,想把死人当活人拿到救济局抵押,骗大钱。等他在省城办完手续,被官吏们当成有大批农奴的大富翁、百万富翁时,一个冒失的卖主突然揭穿了他买死魂灵的底细。官吏们哪懂啊,反而疑神疑鬼,瞎猜,搞得全城人心惶惶。乞乞科夫只好偷偷溜了。
果戈理让乞乞科夫跑遍各地主庄园,画了一幅俄罗斯外省地主群丑图。他把这些地主的丑恶嘴脸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一看就明白:俄国农奴制快不行了,气都喘不上来了。《死魂灵》把俄国的“病态历史”整个给震住了。它的意义就在于把封建农奴制度的底裤都扒了,批判得那叫一个深刻,在俄国长篇小说里,果戈理是第一个这么干的。所以《死魂灵》一直被认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钦差大臣》之后,《死魂灵》又把俄罗斯震了一回。果戈理又得跑出国。后来他一直侨居国外,跟国内进步文学圈断了联系,思想也变了。他想续写《死魂灵》第二部,里面写几个好地主,树立正面形象,把乞乞科夫写成改过自善的人,结果没写成。1852年,他在病里把手稿全烧了,没多久人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