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求贤令-曹操的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曹操的,求贤令,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篇文章,写得起伏交幻,感情如层峦叠嶂,行文似游龙戏水,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这虽然也是一篇政策性极强的文章,但由于曹操求贤心切,字里行间,交织着深...

admin

这文章写得真有意思,感情跟坐过山车似的,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读起来特别有劲儿。

虽然这算是个政策文件,但曹操当时求贤那叫一个急啊,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他那份真心,话都说得特别实在,一点不绕弯子。

开头曹操没直接说招人,先从古往今来的君王说起,说那些能成大事的,靠的都是贤能的人一起治理。但问题来了,当官的往往看不出来谁是真贤才,有时候贤才就在身边都没发现。这么一说,道理就明白了:要想得到贤才,首先得会识别贤才。

接着他直接搬出孔子的话,说孟公绰这人,让他当个卿大夫挺合适,但让他管个小国家就不行了。这不就是说嘛,人都有长处短处,得看用在哪儿嘛。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求贤令-曹操的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图1)

后面又举了三个例子证明“唯才是举”对。齐桓公会用人,成了春秋霸主;周文王碰上姜尚,灭了纣王建立了周朝;陈平靠魏无知推荐,帮刘邦干成大事。这些事大家都知道,曹操也没细说,就挑重点提了提,但字里行间全是他的心思。有意思的是,他写的时候感情一上来,句子也跟着变,长短句穿插,读着不呆板。

比如说到孟公绰,直接引孔子的话,显得特正式,这是在说用人得扬长避短的大原则。提到齐桓公,曹操语气特别激动,还带点自问自答的劲儿,像是在给自己打气,特有力量。而说到姜尚在渭水钓鱼、陈平还没遇到魏无知的时候,他又用了“如果...”这样的假设句,显得特谦虚,好像在说“要是能遇到你们这样的人就好了”,那种求才的真心藏都藏不住。

最后一句“吾得而用之”,直接点出招贤的目的,跟开头呼应,他那想开国立业的雄心一下子就出来了。对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来说,这“用世”的目标,吸引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这令文一点没有官样文章的味儿,写得特洒脱,不矫情,说事讲理都跟聊天似的,明明白白。但就在这细细说、反着问里,能感觉到他对贤才那份特别真诚的渴求。文章不长,该说的道理都说明白了。

虽然不怎么讲究文采,读起来却特有味道。用词特别贴切,比喻也生动。比如用姜尚、陈平的例子,没啰嗦讲过程,而是直接拿事来说理,把历史事实和招贤标准巧妙地揉到一块儿,借历史证明自己的道理,自己的道理又让历史例子更鲜活。这么一来,令文的说服力强了,还带点文学味儿;让下面的人从历史里看现实,自己的招贤标准也有了历史依据,真是小文章里有大道理,实在中又有讲究。


上一篇: 司马懿和曹操有什么区别-同样都是王朝开创者 (司马懿和曹操的关系) 下一篇:郭嘉跟随曹操11年-为什么一直没升职 (郭嘉跟随曹操是哪一年)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