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是-之一-他为曹操立下过哪些功劳-五子良将 (徐晃介绍)
徐晃的主要事迹有哪些?罗贯中还是比较喜欢徐晃的,三国演义里徐晃的描述超过了张辽,老罗让徐晃出采也不是一次俩次,他的出场就很威风,一合斩催勇于马下,满宠招降他之前,写他战平虎痴,威风凛凛,而去招降他时,...
徐晃这人,在三国演义里戏份其实挺足的,老罗对他明显偏爱,写他的笔墨比张辽还多。他一出场就挺唬人,一合就斩了催勇,直接立住威风。满宠去招降他之前,先写他战平虎痴许褚,这排面拉满了。等招降时,见他帐里秉烛披甲坐着——另一人是关羽,说明这哥们儿不光勇,还爱钻研兵法,挺上进的。后来他跟曹操时,那句“公之勇略,世所罕有”,老罗这评价可不低,重点是“勇略”俩字,说明徐晃不光能打,脑子也好使。早年在李傕、郭汜乱长安那会儿,他就劝杨奉护着天子回洛阳,这可是战略眼光,武将里能有这脑子的不多,赵云、甘宁算少数。后来又劝杨奉归曹操,跟赵云“良禽择木而栖”一个意思,重情义,有原则。
打河北时,易阳令韩范假装投降然后死守,曹操让徐晃去打。他没用强攻,而是射招降书进去,直接劝降了。当时曹操想屠城,徐晃赶紧劝:“两袁还没灭呢,其他城都在看着呢,今天灭了易阳,明天他们都得拼死守,河北啥时候能平定啊?不如先招降易阳,给其他城看看,他们肯定望风而降。”曹操一听,有道理,听他的了。潼关打马超,徐晃又献计:“咱全屯兵关上,河西肯定没防备,要是派一队人偷偷渡河,截断马超后路,丞相您直接打河北,他们首尾不能顾,肯定完蛋。”后来在阳平,刘备派陈式断了马鸣阁道,徐晃带人去破,敌人自己掉山谷摔死一堆,曹操高兴得直接给他假节,说这阁道是汉中咽喉,你这一下,直接粉碎了刘备的计策,太牛了。后来帮曹仁打关羽,屯在宛城。不管从德、智、义、勇哪个看,老罗对他都是正面描写,三国里这种“完人”真不多。

但徐晃最亮眼的,绝对是解樊城之围。先说正史: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杀,荆州军力直接冲到十万+。按理说这时候关羽该北伐,巩固荆州,结果他飘了,让吕蒙偷了荆州。但当时樊城确实危在旦夕,曹仁死守,曹操都想迁都避其锋芒了。徐晃带了一万多人,加上曹操调的12营新兵,顶多两三万,还都是新兵蛋子,曹操自己都没指望他能解围,连张辽、张郃这些大将都调回来了,可见当时关羽多占优势。要是他指挥得当,真可能收复荆州。
结果呢?曹操大军还没到,樊城之围就让徐晃给解了。他是“扬声当攻围头屯,密攻四冢”,关羽一看四冢快保不住了,亲自带五千步骑出来,徐晃趁机猛攻,追着打进了包围圈,大破敌军,不少人掉沔水淹死了。这可不是演义里写的那样,关羽受伤了他才钻空子,是真刀真枪的苦战。曹操后来都感叹:“我用兵三十多年,没敢长驱直入敌围过,徐公明这胆识,真不是一般人!”演义里他和关羽对阵那几句对白,既抬了关羽,也衬得徐晃不简单,都是老罗精心写的。毕竟徐晃和关羽是朋友,关羽是老罗最得意的人物,能让他写这么几句话,说明老罗对徐晃的认可度很高。
三国志里曹操评价得更狠:“贼围鹿角十重,你居然能杀进去还赢了,斩杀那么多。我用兵三十年,加上听说的古代名将,没敢这么直接冲进敌围的。而且樊城、襄阳之围,比当年莒、即墨还难,你的功劳,超过孙武、穰苴了。”徐晃班师回摩陂,曹操亲自去接了七里,摆酒庆功。给徐晃敬酒时还特意说:“全靠你,保住了樊城、襄阳啊!”当时各路军队都到了,曹操巡视各营,其他营的士兵都跑出来看热闹,就徐晃的营队整整齐齐,将士们站着纹丝不动。曹操叹气:“徐将军这作风,跟周亚夫有一拼了。”能得到曹操这么高评价的武将,真没几个。
他打刘备、周瑜、诸葛瑾这些人都没输过,曹营里顶尖的骁将。对比一下三国前期其他名将(都督型的不算),我觉得可能只有关羽、张辽综合能力比他强:关羽嘛,虽然有缺点,指挥也有失误,但镇守九郡的威名不是白来的,最后败给魏吴夹击,跟他骄傲脱不了干系,但悲剧色彩反而让他更出名。张辽更不用说了,八百人打退十万吴军,这战绩谁顶得住?是真智勇双全,还长期在劣势下跟孙权对峙,将才没得说。吕布、马超,勇是勇,但一个太老实被人骗,一个有勇无谋还品德有问题,都被曹操收拾了。张飞、张郃,都挺厉害,但张飞带兵一般,张郃胜马谡有运气成分,还败在张飞手下。黄忠、魏延,黄忠死得太早,魏延没用完就被杀了。于禁本来也不错,关键战掉链子。徐盛火攻打曹丕时年纪大了,曹家兄弟战功多但没特别辉煌的胜利。甘宁、太史慈也差不多。最后说赵云,现在人气高,品德、政治是突出,但跟刘备注定没太多机会统兵,要是投曹操,说不定更厉害。
不管正史还是演义,对徐晃评价都不错。他自己也把给曹操效力当理想,常说:“古人就怕遇不到明君,我现在运气好遇到了,得多立功报效,哪是为了个人名声啊!”后期镇守阳平关跟魏延对峙,他是病逝的,不是演义里被孟达射死的,老罗可能觉得将军战死沙场才够悲壮?张辽、张郃、黄忠这些名将的死,他好像都喜欢编得戏剧化一点。

徐晃一辈子挺节俭,对自己要求严,临死前还嘱咐用平时的衣服埋了。每次打仗有功,但很少邀功,所以曹操军里流传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意思是有好事轮不到徐晃,他从不争。他打仗喜欢把斥候派很远,先装打不赢的样子,再突然发力追杀敌人,士兵们忙得经常没空吃饭,这风格挺独特。他确实把给曹魏统一当动力,品格难得。曹魏的开国元勋,古代优秀战将,这评价不虚。
徐晃人物简介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曹魏名将。早先跟杨奉,当骑都尉,护着汉献帝东行有功。杨奉被曹操打败后,他投了曹操,跟着曹操打了官渡、赤壁、关中、汉中这些大战。樊城之战,他帮曹仁打败关羽,因为治军严整,被曹操夸“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他升右将军,227年病逝,谥号壮侯。
正史里,他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原跟杨奉,护献帝有功,降曹操后,延津斩文丑,官渡烧粮草,打马超时第一个渡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战功多。尤其是解樊城之围,率军长驱直入击退蜀军,曹操大赞。魏明帝时病逝。
演义里,他用大斧,武艺高,帮杨奉护献帝,退郭汜。曹操招降他后,跟着平吕布、灭袁绍、战马超、降张鲁。关羽围樊城时,他奉命解围,里应外合成功。后来孟达叛乱,他当司马懿先锋,被孟达射中额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