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牛山村教师胡昭曾救过司马懿 (三国最强山寨)
三国时代能人异士多如牛毛,可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便是胡昭,胡昭的名头,倘若搁在今日,恐怕是无人知晓的,甚至不如潘凤曹豹之流,,可在当时,却是实实在在地占据了各大媒体人才榜的首页位置,好吧,我们不妨先翻...
三国时代能人异士多如牛毛,但要说最特立独行的,得提提胡昭。这名字放今天,估计没几个人知道(可能还不如潘凤曹豹有名),可当时,各大人才榜首页绝对有他一席之地。
先翻开胡昭的个人档案:“胡昭,字孔明,养志不仕”(《三国志》)。短短几个字,信息量不小——首先,他和诸葛亮的字一样!这缘分后面再说。其次,“养志不仕”,这四个字是关键。
古代知识分子说“养志不仕”,多半有小心思,比如唐朝卢藏用,隐居终南山就是为了当官,这就是“终南捷径”的由来。但胡昭是真不掺和,纯粹不想出山。
为啥说他真性情?他在冀州隐居时,袁绍正招贤纳士,胡昭也在名单上。袁绍亲自上门拜访,场面搞得足足的,可胡昭就是不搭茬,几次寒暄都懒得出山。袁绍这人“外宽内忌”,胡昭心里门儿清,找借口就溜了,躲进乡下过起了梅妻鹤子的日子。(“胡昭始避地冀州,辞袁绍之命,遁还乡里”《三国志》)
更逗的是,被胡昭“放鸽子”的还有曹操。曹操平了北方,当上丞相,也发了求贤令,胡昭自然也在曹操的名单上。曹操“频加礼辟”,可胡昭要么游山玩水,要么在乡下溜达,曹操的“三顾茅庐”没等到回应。不过曹操招人不像袁绍做样子,手段也狠(参考《曹操搞招聘竟烧山抓女人》),胡昭怕被针对,干脆自己上门了。到了曹府,胡昭直接说:“我就是个乡下人,不会带兵打仗,占着位置不如让给年轻人。”曹操知道留不住,只能感慨“人各有志”,让他回去了。(“昭往应命,既至,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归诚求去”《三国志》)
那隐居的日子胡昭咋过?“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种地看书,还兼职当老师。乡里农闲时,大家都爱找他听讲,文化人嘛,走到哪都有人捧场。
有意思的是,胡昭的学生里有个叫司马懿的年轻人。胡昭觉得这小子聪明,以后肯定有大出息,俩人关系不错。但学馆附近有个叫周生的混混,总带着小弟堵学生,司马懿瞧不上他,俩人结了仇。周生知道司马懿下学的时间,就带人埋伏想揍他。胡昭听说后,赶紧跑去追,翻山越岭终于拦住周生。周生不买账,胡昭直接哭了,跟他说情,周生被感动了,才没动手。(“昭闻而步陟险,止(周)生,生不肯,昭泣与结诚,生感其义,乃止”《高士传》)
更离谱的是,这位胡孔明救了司马懿,数十年后,却让另一位孔明(诸葛亮)的北伐梦断了。俩人从没见过面,命运却绕了一圈。这么看,胡昭不仅拒绝了袁绍曹操,还顺手埋了三国归晋的伏笔。要评三国最牛乡村教师,非他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