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孙权为什么不给小霸王孙策追加帝号 (孙权为什么不北伐曹魏)

历史上的小霸王孙策文武双全,先前没有实力的时候投奔了袁术,之后他又从袁术手中要回了父亲的旧部,并借出征之名,打下了自己的地盘,那么孙权为什么不给小霸王孙策追加帝号?天嫉英才,他还没有来得及建立更多的功...

admin

历史上的小霸王孙策文武双全,早先没实力时投奔了袁术。后来他从袁术手里要回了父亲的旧部,借着出征的名头,打下了自己的地盘,那孙权为啥不给小霸王孙策追个帝号呢?

可惜啊,天妒英才,他还没来得及干更多大事,就被暗杀了,江东的地盘和一堆人才都交给了弟弟孙权。后来孙权靠着这些底子,建立了吴国还称了帝,却没给孙策追封帝号,这又是为啥呢?

可能有人会说,他们是兄弟又不是父子,不加帝号挺正常的。这话听着有点道理,但看看同时代的其他政权,就会发现兄弟俩都有帝号的情况多了去了。比如魏国的司马家,两代三人使劲,最后把子孙捧上了帝位。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上台后,把他爷爷司马懿尊为宣皇帝,他爹司马昭尊为文皇帝,他伯父司马师也成了景皇帝。也就是说,司马师和司马昭这俩兄弟,都有帝号呢。那孙权为啥只追谥孙策长沙桓王,不给孙策加帝号呢?

其实这跟孙权自己的性格有关。虽然曹操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刘备对孙权的评价也挺高,但孙权这人吧,真挺小家子气的。他没魄力,也没啥雄才大略,就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偏安一隅。他这小家子气,让他不敢给孙策加帝号,他怕后人光记得孙策打下江东,倒把他这位吴国开国皇帝给忘了。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我瞎说八道,毕竟孙权是东吴之主,一直跟刘备、曹操齐名,怎么会小家子气呢?那接下来就看看几个能体现他这特点的事儿。

孙权为什么不给小霸王孙策追加帝号 (孙权为什么不北伐曹魏)(图1)

第一个事儿:面对曹操劝降,他磨磨唧唧的。

当初曹操拿下江北,又占了荆州,就劝孙权投降。当时江东好多大臣都主张跟曹操称臣,孙权自己呢,也拿不定主意。后来鲁肃死劝,诸葛亮出使东吴,周瑜也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才说出“孤不能以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这话。要不是鲁肃、诸葛亮他们仨死劝,他估计早就投曹了,哪还有后来的三国鼎立啊?换成孙策,这情况肯定不犹豫,直接开打!孙志在全国,被刺杀前都准备打许都呢,怎么可能会甘心在曹操手下当小弟?

第二个事儿:不敢跟刘备两分天下,白白便宜了他。

赤壁打完,曹操元气大伤,回了江北,刘备人马又少,周瑜就提出来跟刘备两分天下。结果孙权没同意,任由刘备拿下荆州四郡,站稳了脚跟,从以前寄人篱下的小透明,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第三个事儿:借南郡给刘备,还让鲁肃背锅。

其实刘备打下荆州四郡后,孙权还有一次两分天下的机会。当时刘备驻扎在公安,不好发展,就跟孙权借南郡。周瑜又跳出来说“刘备不是一般人,不能让他壮大”,想扣留刘备。可孙权怕曹操再来打,听了鲁肃的,把南郡借出去了,想让刘备壮大当盟友。但当时的曹操既要休养生息,又要平定后方叛乱,根本没空再南下。他这小家子气的想法,不光丢了南郡,还让刘备趁机拿下益州,直接定了天下三分的局。

孙权为什么不给小霸王孙策追加帝号 (孙权为什么不北伐曹魏)(图1)

后来他自己也觉得借地这事不对,说这是鲁肃这辈子少有的错。可当时鲁肃只是提了个建议,周瑜他们还持反对意见,最后拍板的可是他。把锅甩给鲁肃,还是他小家子气的表现。

孙权接了孙策的班后,一辈子就没想着夺天下,不光没进军中原,连打南郡都是刘备拿下益州、当上汉中王后,他憋着火才去的。抓了关羽后,他先跟刘备求和,还想把锅甩给曹操。后来陆逊在夷陵把刘备打趴下,他才稍微安心点。从这些事能看出来,把孙权跟曹操、刘备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放一块儿,真是抬举他了。胸襟、气度、魄力,差远了。

这么小家子气的人,自然怕后人光记得孙策的功劳,忘了他的本事,所以不给孙策加帝号,好像也挺能理解的。可惜小霸王孙策,一个人打下这么大基业,招了那么多人才,给吴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最后却只能被封个王,没拿到那个本该有的帝号。


上一篇: 孙策杀于吉-剪除风险的决策分析 (孙策杀于吉对还是错) 下一篇:孙权称帝后是怎么对待张昭的-孙策临时前托孤给张昭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