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封为何不救关羽-真相是什么 (刘封之前叫什么)
关羽兵败身死,是刘备暮年遭遇的最大失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刘封镇守的东三郡,西城、上庸、房陵,,本属于汉中,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和南郡之间隔着宜都郡,今湖北宜昌,和南阳郡,包括襄阳、樊城,从东三郡...
关羽兵败身死,这事儿搁刘备身上,绝对是暮年最大的坎儿。今天咱就掰扯掰扯,为啥当时刘封他们救不了关羽。
刘封守的东三郡(西城、上庸、房陵),本来是汉中的地盘,从地图上看,和南郡中间隔着宜都郡(今湖北宜昌)和南阳郡(襄阳、樊城都在这儿)。
从东三郡出兵到荆州,最顺当的路是沿着汉水往东走,直接就能到襄阳、樊城——另一头还能通汉中,挺方便的。
这也是关羽北伐时,为啥喊刘封出兵帮忙的原因。《三国志·刘封传》里写了,关羽围樊城、襄阳那会儿,连招呼刘封、孟达,让他们发兵帮忙。刘封他们俩找借口,说刚拿下的山郡不稳,不能动,没听关羽的。
要是走陆路,就得先过宜都郡。孟达当年帮刘备打东三郡,就是从宜都下面的秭归出发的。
所以啊,南郡出事时,刘封要去救关羽,就两条路:要么走水路经南阳郡到南郡,要么走陆路经宜都郡再到南郡。
关羽北伐,看着声势大,水淹七军还威震华夏,但樊城、襄阳愣是没打下来,南阳郡还在曹魏手里呢。
东吴孙权偷袭南郡时,分了两路兵:吕蒙夺南郡,陆逊堵关羽退路,还防着蜀中可能来的援兵。《三国志·吴主传》记着呢:“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
陆逊堵蜀中通道时,还把刘封手下的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给打惨了,《三国志·陆逊传》里说:“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
这么一来,南郡被东吴偷袭拿下了之后,刘封那头想往南郡走,水路陆路全被敌人给堵死了。
刘封就算收到南郡丢了的消息,想去救,也得先跟敌人死磕,打通封锁线。走水路,得先打曹仁和徐晃;走陆路,得先打赢陆逊。先不说打得赢打不赢,刘封在东三郡那点兵力,估计也闯不过任一条防线。
尤其是陆逊那路,他本来就是来拦蜀中援兵的,可能对标的就是在阆中的张飞(蜀中要是出兵,最快能动的就是张飞),兵力肯定比刘封能调动的多。曹仁、徐晃那边呢,曹操派徐晃救樊城时给了他十二营兵,加上曹仁剩下的兵,合起来也不是刘封能对付的。
南郡被东吴偷袭得手后,刘封就算想救,其实也救不了了。
就算刘封突然开挂,打赢了陆逊或者曹仁、徐晃,时间也耽误了。等他赶到南郡,黄花菜都凉透了。何况刘封待的上庸,离南郡的公安、江陵有近900里(现在直线距离,古代路不好走,更远),上庸到宜那一段还多是山路,就算没敌人拦,也很难快速救援。
所以关羽大意丢荆州后,刘封根本没法救他。就算想去麦城救,陆逊也不是吃素的。
刘封要出兵救关羽或南郡,也就两种情况有意义。一种是糜芳、傅士仁不投降,死守江陵、公安,关羽能退进去,哪怕被围,刘封也得想办法救。但南郡丢得太快,糜芳他们直接投降了,别说远在东三郡的刘封,关羽自己都回天无力。
另一种是关羽留一部分人挡住徐晃,带兵回头打南郡,让刘封出兵襄阳牵制徐晃(这种情况下刘封不敢不出兵)。可关羽士兵的家眷都在南郡,被东吴抓了,士兵直接就崩了,《三国志·关羽传》里写:“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南郡所有城池都被东吴占了,关羽手头都没几个兵了,刘封能起啥作用?估计关羽收到南郡丢了的消息后,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找远在东三郡、还被陆逊、曹仁他们隔开的刘封,根本来不及。
事实上,关羽当时唯一的招是想用政治手段解决,结果被吕蒙耍了。《三国志·吕蒙传》里记着:“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
关二爷太天真了,东吴处心积虑偷袭荆州,准备了好几年,怎么可能白给?除非打,可士兵都跑光了,打不了,于是“羽自知孤穷”,只能逃命了。
东吴把入蜀的路,包括去东三郡的路都堵死了,关羽能逃哪儿去?除非学黄权,向北跑投降曹魏,不然就是死路一条。
东吴偷袭荆州,是苦心积虑翻脸,早就把各种局面都想到了,也准备做绝了,不给关羽活路。孙权、吕蒙、陆逊他们用兵时,把所有可能救关羽的力量都算进去了,包括蜀中出兵,包括刘封出兵。
至于《三国志·刘封传》里说刘备杀刘封是因为“又不救羽”,谁都知道这是借口,真实原因是“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要说刘封在关羽丢荆州里的责任,就是他没帮关羽打襄阳、樊城,导致关羽兵力不足,从后方调了不少兵。但这点错,在东吴的全盘战略下,加上糜芳、傅士仁完全不抵抗,其实挺微小的。
说刘封不救关羽导致关羽败亡,这锅得罗贯中背,真不能赖刘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