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能得到特殊待遇-胡昭何德何能 (他为什么能得冠军呢?这得从他平时的训练说起,仿写句子)
胡昭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说起,老师,,很多人可能都会关注像神一样的诸葛亮的老师会是什么人?这一点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也能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看出来,他也是受到了多...
说到“老师”,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像诸葛亮那样神一样的人,他老师会是谁?史书上没明说,但从他经历看,肯定也受了不少前辈影响。那跟他死磕、最后把他耗到油尽灯枯的司马懿,他又跟谁学的?他老师又有厉害到什么程度呢?
提起胡昭,这名字现在听着可能有点陌生,但在三国时期,他可是个响当当的儒者、隐士,还是书法家,字居然和诸葛亮一样,也叫“孔明”。
胡昭比诸葛亮大了20岁,一辈子都没想过当官,虽然一直隐在深山里,但名声大得很,连老百姓、朝廷里的人,甚至造反的都敬他三分,都叫他“贤者”,打仗的时候还特意约好不去打他那块儿。说白了,这待遇,简直像开了挂。
那胡昭到底有啥能耐,能让人这么高看?他是河南禹州人,从小书读得多,年纪轻轻就啥都懂。当时朝廷里外戚宦官乱七八糟,社会太乱,胡昭对当官彻底没兴趣,就想安安静静过日子,跑到冀州专心读经史、练书法。结果呢,名儒嘛,注定会被惦记,而且还不止一波人惦记。
当时乱世里群雄并起,各路诸侯都在抢人才,像胡昭这样有本事、有谋略的名儒,正是他们拼命想拉拢的。最有名的就是袁绍和曹操。先说袁绍,东汉初平元年,袁绍就上门请胡昭出山,那劲头儿,跟刘备请诸葛亮似的,耐心十足。可此孔明非彼孔明,胡昭死活不答应。袁绍脸一黑,想直接绑人,结果胡昭早料到了,收拾行李躲深山里去了,袁绍派人来扑了个空。

再说曹操,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到许昌,发“唯才是举令”,招揽了不少人。他也想请胡昭,派人一趟趟往深山跑。这次胡昭没躲,直接见曹操,但还是摇头,说自己就是个山野村夫,习惯了种地砍柴读书,不想当官,让曹操别勉强。曹操叹口气,说“人各有志”,就让他走了。
后来胡昭嫌各路英雄太热情,干脆搬陆浑山(现在河南洛阳嵩县东北)去了。山里老百姓多,常为点小事吵架,就请胡昭评理,他慢慢就成了大家眼里的和事佬。山里穷,孩子没书读,胡昭就开馆当老师,一边劝架,一边教书,日子一长,成了陆浑山的老大。
陆浑山三百里地,胡昭的名气传得老远,不少大户子弟都翻山越岭来拜师,里头就有司马懿。司马懿小时候就聪明,有本事,胡昭一看就知道这小子以后肯定有出息,俩人处得跟师兄弟似的。后来司马懿成了曹操的得力谋士之一。
有这么个名师教着,对司马懿他们家影响肯定不小。徒弟都能跟诸葛亮掰手腕,你说胡昭本事能小到哪去?而且司马懿俩儿子,一个叫“师”,一个叫“昭”,这名字起的,啧,耐人寻味。司马懿书法那么好,估计也是胡昭指点过,毕竟后来的晋朝,可推崇胡昭和钟繇的书法呢。

魏齐王曹芳那会儿,天下稍微太平点,胡昭搬到宜阳。魏帝好几次请他当官,他都拒绝了。嘉平二年,魏帝又请,结果听说胡昭刚去世,就没再请。这一年是公元250年。胡昭比诸葛亮晚死16年,活了89岁。
这人一辈子低调,但做的事儿影响四方,种地教书,教化乡里,对名利真是一点不贪,是真·无欲无求的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