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有关羽-刘备文有诸葛亮-但为何却没能统一天下 (刘关张武艺从何而来)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刘备麾下文有诸葛亮,武有关羽,为何最...
三国那会儿(220年到280年),汉朝之后晋朝之前,天下乱糟糟的,曹魏、蜀汉、东吴三家打得不可开交。咱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对蜀汉那帮人总有点心疼——他们拼了老命想恢复汉室,结果刘备手下有诸葛亮这么个智囊,有关羽这样的猛将,愣是没统一天下。想想就可惜,不禁琢磨:他们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首先啊,刘备这起点,也太低了。跟那些一开始就占山为王的诸侯比,他真不算高。虽说他是汉室宗亲,但那血脉都传多少代了,根本没人拿这个当回事。家里还穷,小时候跟着母亲织席子卖草鞋过日子,妥妥的社会底层,一点家族势力都没有,只能自己摸爬滚打。
所以刘备只能从零开始,一点点攒人马。趁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开始拉队伍打天下。后来倒是拿到了徐州,但跟袁绍、曹操他们比,发展速度简直慢得像蜗牛爬。更麻烦的是,他那出身,世家大族根本看不上他,得不到支持。最后在北方待不下去,只能跑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心里其实防着他,就让他守着新野那么个小地方,一点发展空间都没有。
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才占了江南四郡,算是有块地儿站住脚了。可这时候,曹操早就统一了北方,孙权在江东也传了三代了。刘备这先天不足,发展起来处处受限,一步慢,步步慢啊。

再说说刘备那边的人才问题,确实是个硬伤。打仗的时候,人才就是命根子。可那时候世家大族把着教育资源,好人才基本都在他们手里。刘备不被世家看好,招人特别费劲。他自己都说过,为了招揽人才,跑断腿钻山林,结果啥也没捞着。
刘备想学刘邦、刘秀重建汉室,可惜他有刘邦那劲儿,没刘邦那运气。刘邦自己都说,靠的是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牛人,才得了天下。刘备比起来,就差在这几个人上。刘备自己文武双全,早年有关羽、张飞跟着,可缺像萧何、张良这样的谋士,事业总出岔子。让张飞守徐州,转头徐州就丢了,刘备差点没地方去。曹操那边呢,虽然也有叛乱、吕布偷袭,但荀彧、夏侯惇他们还是帮他守住了三个城,让他能翻盘。
这么一比,谁强谁弱很明显。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算有了个像萧何的人。这时候离曹操打荆州就剩一年了。后来又得了庞统、法正,才算有张良那样的谋士。有了他们,刘备才能拿下益州、汉中。曹操其实清楚刘备缺人才,所以宁愿让徐庶在自己那儿当哑巴,也不放他走。听说夏侯渊被法正害死,曹操还酸溜溜地说:“我就知道刘备想不出这主意,肯定是有人教的!自己把天下人才都收罗了,怎么漏了法正呢?”
就是刘备阵营长期缺能治国、会谋划的人,搞得他势力发展得有点畸形。刘备当老板,还得自己分心管这些事。等短板补上了,势力是起来了,可因为起步太晚,跟曹操的差距已经拉太大了,想追也追不回来了。
最后,诸葛亮和关羽这俩顶梁柱,其实也有各自的毛病。诸葛亮这人是真的厉害,治国理政一把好手,当时天下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会当丞相的。他加入后,把刘备家的大小事务都包了,刘备的队伍一下子从兵少将寡,变成有两万多水陆大军的长坂坡之败后,诸葛亮还跑去东吴说服孙权,搞出了孙刘联盟,打赢了赤壁之战。之后他管后勤,让刘备吃得饱、穿得暖,才能安心打仗。刘备死了,他还撑着蜀汉的江山。
后人老质疑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但说实话,换谁在那处境,也未必比他做得更好。诸葛亮对刘备集团最大的影响,其实是《隆中对》。这战略吧,前半段还行,有点靠谱,后半段就有点想当然了,不太现实。因为刘备当时啥基础没有,只能一步步来,这战略基本是拍脑袋定的。前半段还能凑合,中间要出了岔子,后半段就别提了。可刘备他们死脑筋,非按这个来,结果东吴背刺,《隆中对》直接泡汤了。

关羽那也是响当当的大将,勇猛得很,基本上没打过败仗。白马坡斩颜良,千古留名;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吓得曹操都想迁都。更重要的是,他是蜀军的精神支柱,他的劲儿都刻在蜀军骨头里了。
不过关羽虽然猛,跟韩信比还是差了点。廖立就批评过他,带兵打仗没章法,光靠着一股蛮劲儿硬拼,这话其实说到点子上了。蜀军老吃这亏,不是打不过,是被人用计骗了。襄樊之战的时候,曹操把孙权要偷袭荆州的书信用箭射进关羽营里,关羽知道了,明明知道襄樊打不下来,还是死磕,最后把荆州和自个儿命都搭进去了。这说明啥?关羽对大局没数,比起韩信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