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让部下用火箭迎敌-诸葛亮还能草船借箭吗 (假如曹操)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用火箭取胜...
周瑜故意不给足造箭的材料,想着诸葛亮肯定完不成。可诸葛亮压根没开工,前两天跟没事人似的。直到第三天晚上,他跟鲁肃借了二十条快船,船上扎满草人,俩人亲自上阵,往曹营方向去了。

刚到江上,突然大雾弥漫,啥都看不清。诸葛亮让士兵擂鼓呐喊,船直接开到曹营附近。曹操听说敌军来袭,大雾天摸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只下令弓箭手射箭,把敌人逼退。就这么一晚上,诸葛亮的草船上插满了箭,回去一数,十万支都不止,白捡这么多箭,周瑜的计策彻底落空。
诸葛亮这波操作,确实让人佩服,预测天气、利用环境,玩得明明白白。他自己也说过,“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奇门,不晓阴阳,是庸才也。”这话搁他身上,太合适了。
不过有人就纳闷了:曹操为啥不用火箭射呢?要是船着了火,箭不就借不成了?《三国演义》写得这么细,难道这里漏了个漏洞?

其实罗贯中写这段的时候,肯定琢磨过火箭这事儿。曹操不用火箭,大概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火箭不是现成的。火攻虽老,但火箭这玩意儿得专门做,不是随便拿箭绑块布沾油就行的。工艺麻烦,成本也高,军队里不会存太多。诸葛亮突然袭击,曹军哪有时间准备一堆火箭?就算射几支,大雾天看不清,船又是轻快的快船,估计也射不中,浪费。
第二个,天气不给力。孙子说“行火必有因”,火攻得天干物燥、风向合适。可那晚大雾,江南秋天本来就潮,雾这么大,空气湿度得有多高?草人、船都是湿漉漉的,火箭射过去估计都点不着,谁会干这种费劲不讨好的事?

第三个,暴露位置。大雾天两边都看不清,曹操用火箭,火光一亮,自己军队的位置不就暴露了?诸葛亮要是趁机冲过来,曹军不就亏大了?打仗哪能干这种暴露自己的蠢事?就像现代战争里,机枪手用曳光弹指示目标,反而更容易被敌人瞄准,曹操肯定懂这个道理。
所以你看,曹操不用火箭,真不是脑子一热,是算得挺明白的。罗贯中写这段的时候,细节抠得这么细,难怪很多人把《演义》当真事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