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何要出兵攻打襄樊-给蜀汉造成这么大的恶果 (关羽为何出荆州)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是受刘备的指令,还是自己的独断专行,关...
三国那会儿(220年-280年),就在汉朝和晋朝中间,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打得不可开交。今天咱们就唠唠,关羽当年为啥非要去打襄樊之战?是刘备让他去的,还是他自己一拍脑袋干的?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从荆州拉出队伍,直扑襄樊。这一仗,成了他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也让刘备集团从巅峰一下子滑了坡。他先是水淹七军,威风得曹操都想迁都,结果徐晃带着援军杀过来,把关羽的攻势摁住了。更坑的是,东吴趁荆州没人守,一把端了他的老窝。关羽被前后夹击,最后跑路的时候被东吴抓住,当场就没了。那他为啥非要打这一仗,把自己和刘备集团都坑得这么惨?

《三国演义》里说,这事儿是刘备和诸葛亮让关羽干的。当时曹操和东吴偷偷勾搭,想一起啃了荆州。诸葛亮觉得得先下手为强,就让刘备派关羽去打襄樊的曹仁,只要曹仁被打趴下,东吴肯定就不敢动荆州的心思了。
这听着好像挺有道理,可仔细琢磨琢磨,总觉得哪儿不对。要是刘备和诸葛亮真知道曹操和东吴要联手,让关羽去打襄樊当“先发制人”,那关羽自己该清楚这仗的重点是防着东吴啊!他倒好,把防备东吴的兵力全调去北上,结果老窝被端,这不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吗?

再说了,真要是刘备和诸葛亮派的,那不得给关羽搭把手?西川那会儿战事早消停了,张飞、赵云、马超这些大将闲得没事干,哪怕派一两个去荆州帮关羽,也不至于丢了荆州。可当时刘备和诸葛亮正忙着在西川搞建设呢,到处征民夫,从成都到白水关,修了四百多所馆舍邮亭,整个西川的力气都快被他们用光了,哪还顾得上荆州?
这么一看,刘备和诸葛亮其实是在按《隆中对》的步子走——先把荆益两地稳住,对内搞建设,对外跟孙权搞好关系,等着合适时机再北伐。这节骨眼上,他们肯定不会让关羽去打襄樊。再说当时上庸的刘封、孟达也没帮关羽,要是刘备有明确指示,他们敢不救?所以说啊,关羽打襄樊,纯属他自己拍板,跟刘备、诸葛亮没关系。
那关羽自己为啥要打这仗呢?要说法理上,他打得还挺合理。毕竟他一直守着荆州,没出过岔子。刘备封他当前将军的时候,还给了他“假节钺”的权力——这玩意儿就是让他能先斩后奏,自己说了算。关羽拿着这权力,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琢磨着打襄樊了。
他挑的时机也巧。那会儿东吴在合肥方向调兵遣将,想啃合肥,没空顾及荆州。襄樊的曹仁刚平完宛城的叛乱,人累够呛,兵力也才七八千人,后边的徐晃也就一万新兵,顶不上用场。关羽带着三万多水陆军,打曹仁完全是碾压态势。

再加上曹操的主力卡在关中动不了——他身体不行,又不敢把大军交给不是自家人,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就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夏侯渊早挂了,夏侯惇带病,曹仁守襄樊,曹操根本没法把大军一股脑儿调过去。最后派来的于禁、庞德七军,三万多人,已经是他的极限了。算上这七军,曹军对关羽也就勉强持平。
兵力差不多就看将领本事了。关羽的本事可比曹仁强多了,手里还有支精锐水军。那地方河网密布,水军简直是开挂——关羽能靠水军控制汉江,把襄阳和樊城隔开,逐个击破。最不济也能拿下襄阳,曹仁守樊城更悬,最后说不定得像当年守江陵一样弃城跑路。所以关羽打襄樊,胜算其实挺大的。
再说了,从地理上看,关羽也必须拿下襄樊。江陵孤零零在长江北岸,跟襄阳就隔五百里地,俩地跟连体婴似的。江陵没襄阳当屏障,随时可能被人捅刀子。关羽要是拿下襄樊,就能通过汉水和上庸连上,后方多出五百里地。就算东吴把江南全占了,也够不着江陵,荆州就稳了。
这么分析下来,关羽就是拿到“假节钺”后,瞅准了机会自己干的。他指挥得也好,水淹七军多威风。可惜赢了之后飘了,忘了自己到底要干啥,盯着远方的宛洛不放,把有限的兵力撒得到处都是。
要是他能稳扎稳打,先把襄阳、樊城拿下来,而不是贪多嚼不烂,结果肯定不一样。可惜啊,赢了就忘了姓啥,兵力又不够,西川和上庸的援军也没等到,最后被曹操和孙权联手给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