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历仕四朝-三国后期曹魏名臣-蒋济-功勋颇多 (历仕四朝是什么意思)

蒋济,?—249年5月18日,,字子通,三国后期曹魏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蒋济在汉末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

admin
蒋济,字子通,三国后期曹魏那会儿挺有名的一个大臣,跟着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位皇帝干过事儿。他年轻时在江淮一带跟胡质、朱绩他们齐名,后来在曹操手下从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干起,后来被曹操看中,当了丹杨太守,没多久又升成丞相府主簿、西曹属,成了曹操身边的心腹谋士。 魏文帝曹丕那会儿,蒋济当过东中郎将,替曹仁统领大军,后来又升了尚书。魏明帝曹睿在位时,他做了中护军,封了关内侯,功劳攒了不少。景初年间还干过护军将军、散骑常侍。曹芳继位后,转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后来又接替司马懿当了太尉。正始十年(249年),他跟着司马懿推翻了曹爽,晋封都乡侯,同年就去世了,有人说他是觉得对曹爽失信,自责忧愤死的,谥号景侯。 蒋济年轻时在江淮一带挺出名的,后来在曹操手下做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赤壁吃了大亏,兵力不足,孙权又围了合肥,城里等援军等了一个多月都没影儿。蒋济悄悄给扬州刺史出主意,假传张喜的书信,说步骑四万已经到雩娄了,让城里派主簿去接应。结果信派出去,一部进了城,另外两部被孙权的人截了,孙权信以为真,赶紧放火撤了,合肥就这么保下来了。 建安十四年(209年),蒋济去谯县见曹操,当时曹操想防着孙权,打算把淮南的百姓往内地迁,问他怎么看。蒋济觉得不妥,说:“以前您跟袁绍对峙官渡,迁徙燕、白马的百姓,大家没跑,敌军也没敢抢。现在不一样了,您打败袁绍,北到柳城,南到江汉,荆州都归顺了,威震天下,百姓没二心。但大家都恋旧土,一听说要迁徙肯定害怕不安。”曹操不听,非迁不可,结果十多万百姓吓得全跑东吴去了。后来曹操自己都乐了:“本想让百姓避难,反倒全赶跑了。”于是拜蒋济为丹阳太守。 后来曹操让温恢当扬州刺史,又让蒋济当扬州别驾,还特意说:“虽然季子(吴季札)那样贤德的人愿意放弃君位当臣,但吴国总得有个主事的人啊。现在你 again 以别驾身份治理扬州,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后来有人诬告蒋济要叛变,曹操指着之前的命令对于禁他们说:“蒋济怎么会干这个?他要真干了,就是我看错人了。肯定是愚民想闹事,挑拨离间罢了。”后来让蒋济当丞相主簿兼西曹属,跟司马懿一起在丞相府里当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打合肥,魏州各路兵马都往扬州调,关羽瞅准襄樊空虚,围了襄樊。于禁带七军三万人去救,结果遇上大雨,关羽乘船把于禁全灭了,还围了襄阳和樊城。曹操想迁都许昌,蒋济和司马懿劝他:“于禁是淹死的,不是打输的,这点损失不算啥。刘备和孙权表面亲,心里各打各算盘,关羽得势,孙权肯定不乐意。不如派人劝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再把江南割给他,樊城之围自然就解了。”曹操听了,真去联系孙权,孙权也真派吕蒙偷了荆州,解了襄樊之围。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了,曹丕继位,蒋济当相国长史。同年曹丕称帝,蒋济被调到东中郎将,他不想走,写了篇《万机论》给曹丕,曹丕觉得不错,又改他当散骑常侍。当时征南将军夏侯尚是曹丕心腹,曹丕给他下诏说:“你是腹心重将,生杀予夺都归你。”夏侯尚挺得意,把诏书给蒋济看。后来蒋济见曹丕,曹丕问:“你觉得现在天下风俗怎么样?”蒋济说:“没好的,净听到亡国的话了。”曹丕生气,问他为啥。蒋济说:“‘作威作福’是《尚书》里告诫臣子不能干的,天子无戏言,您下诏得谨慎啊。”曹丕一听,赶紧让人把诏书从夏侯尚那儿要回来了。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分三路打吴国,蒋济跟曹仁带几万步骑打濡须口。蒋济受命去攻羡溪,想分散吴军,吴将朱桓果然中计分兵。曹仁趁机扑向濡须口,朱桓用五千人守城。曹仁派儿子曹泰攻城,又打算去打朱桓士兵妻儿所在的沙州岛,蒋济觉得不对,说吴军在西岸,船在上游,打下游的沙州岛等于自寻死路。曹仁不听,真去打,果然被淹死、砍死一千多人。后来又遇上瘟疫,撤了军。曹仁死后,蒋济接替他当东中郎将,后来被召回朝当尚书。 黄初六年(225年)冬天,曹丕亲自带水军到广陵,在江边阅兵,想吓唬东吴。蒋济是扬州人,觉得水道可能会堵,不利行军,写了《三州论》劝他。曹丕不听,结果几千艘船都冻在河里走不动。有人建议留军队屯田,蒋济又反对,说这里东靠大湖,北靠淮河,雨季水涨了,吴军来抢屯田物资咋办?曹丕听了撤了。这时湖水有点干,曹丕把船都交给蒋济。船本来排了几百里,蒋济让人凿了四五条河道,把船聚起来,又做好土墩截断湖水,让船连成串,湖水一冲,就把船导入淮河里了。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死了,曹叡继位,蒋济被封关内侯。太和二年(228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假装要降魏,写信给曹休,曹信了,带兵打皖城。蒋济觉得曹休深入东吴,又跟吴军主力打,朱然还可能从后面偷袭,不让去。曹仁不听,真去了。后来吴军在西边晃悠,蒋济看出他们其实是想东进围曹休,赶紧建议派援兵。曹叡让贾逵带兵去救,结果曹休在石亭被陆逊伏击,大败,扔了好多军需品撤,到夹石才被贾逵拦住,没全军覆没。事后蒋济升了中护军。 中护军虽然官不大,但权力挺大,管着诸将、禁卫,还选武官。据说蒋济当护军时,收礼挺猛,当时有歌谣说:“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意思就是当个牙门将,得给蒋济一千匹帛,就算当个百人督,也得五百匹。司马懿跟他关系好,有一次开玩笑问他这事,蒋济说:“洛阳物价贵啊,少一钱都买不着!”俩人一块乐了。 当时魏朝皇帝怕大权旁落,自己集权,设了中书省,让中书监、令掌机要,这些近臣权力大,叫“专任”。蒋济上疏曹叡说:“大臣权力太重国家要完,皇帝跟侍臣太近容易被蒙蔽。前朝大臣专权,搞得内外乱套。您现在亲政,不让朝臣掌权,让中书近臣管机要。但这些近臣不一定比朝中大臣贤,拍马屁倒是一把好手。您想光大武帝、文帝的基业,事事亲为,但一个人哪管得过来天下事,还得靠贤臣。得挑品行好的当官,别让近臣专权。”曹叡挺高兴,下诏说:“刚直的大臣是君王的依靠,蒋济文武全才,做事勤勉,我挺看重他。”升他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太和六年(232年),曹叡派田豫、王雄打辽东的公孙渊,蒋济反对:“不是想吞并本朝的敌国,不是反叛本朝的臣子,都不宜随便征伐。打不赢,就是逼他反。‘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己就没了。就算打赢了,他的人不够强国,财不够富国,失败了还招他恨。”曹叡不听,结果真没捞着啥。 景初元年(237年),外战多,内修宫室,百姓抱怨,粮食也歉收。蒋济上疏说:“您想光大基业,还不到高枕无忧的时候。现在有十二州,但百姓数量跟汉朝一个州差不多。吴、蜀没灭,士兵在边疆,又耕又战,积怨多年。该停了空耗民力,让他们喘口气。想有作为的君主,得体恤百姓。勾践鼓励妇女多生,燕昭王体恤百姓疾病,才得以复仇。现在二敌不灭,老来打我们,您要是不除掉他们,后人得指责您。不过以您的雄略,专心讨贼,不难。”又说:“沉迷房事伤身,那些没名分的宫女分给大臣吧。”曹叡降诏:“要不是护军,我听不到这么好的意见。” 景初二年(238年),曹叡让司马懿带四万打辽东,公孙渊求救孙权。曹叡问蒋济:“孙权会救吗?”蒋济说:“孙权知道这仗对他没好处,救也救不到,表面帮忙没用。他儿子侄子有危险他都不动,何况是以前给过他耻辱的公孙渊?现在嚷嚷要救,是诡计。杳渚离公孙渊远,要是大军相持,孙权可能会派轻兵偷袭。”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死了,曹芳即位,蒋济当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司马懿升太傅后,蒋济升太尉。当时曹爽专权,丁谧、邓飏他们乱改法度,蒋济上疏说:“吴、蜀没灭,将士在外打仗几十年,男女都怨,百姓穷。国家法度,得有济世之才改,平庸之辈改了不仅没好处,还损害百姓。希望文臣武将各司其职,国家才能太平。”曹爽他们照旧乱来,蒋济就跟装病的司马懿暗中谋划推翻曹爽。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兄弟和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发动政变,以太后诏免了曹爽,蒋济跟着司马懿驻洛水浮桥。大司农桓范出城投奔曹爽,蒋济说:“智囊走了。”司马懿觉得曹爽不会用桓范的计。蒋济又写信给曹爽,说司马懿只想免他官,劝他交出权力,能保爵位富贵。结果曹爽交了权,被软禁,后来又被司马懿诬谋反,灭了三族。蒋济因功封都乡侯,食邑700户,他上书拒绝封赏(有人说他本来只想免曹爽官,还跟曹爽保证“惟免官而已”,结果司马懿杀了曹爽,他觉得失信,自责),但没被准许。同年四月十九日(5月18日),蒋济病死了,谥景侯。


上一篇: 靠的是什么-历史上曹蜀吴三国能相对稳定近40年 (人们旅行靠的是什么) 下一篇:他对赵云和典韦的评价如何-陈寿距离三国时代非常近 (他对赵云和典故的态度)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