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以下几点-赵国为何没有反对魏国消灭中山国 (原因有以下几点英语)
很多人都不了解战国七雄,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彼时,周王室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也即失去...
战国七雄这事儿,估计不少朋友都听过,但具体咋回事儿,可能就说不清楚了。战国七雄,就是战国时期最牛的七个诸侯国。春秋那会儿打来打去,小国基本都被吞得差不多了,周王室早就没啥实权了,诸侯们各玩各的。后来三家分晋,赵、魏、韩成了新贵;田氏又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就定下来了:秦、楚、齐、燕、赵、魏、韩。当然,除了这七个,当时还有越、巴、蜀、宋这些大国,小国更多,比如郑、卫、滕啥的,但都太弱了,只能在七雄夹缝里混,最后全被灭了。
这里面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中山国吧,不光后来被赵国灭了,早先还被魏国吞并过。战国初期,魏国想打中山国,可中山国在赵国北边,魏国得从赵国地界过才能到。按说赵国该拦着啊,为啥最后没反对呢?

一
魏灭中山这事儿,发生在战国初期,大概公元前408年到前406年。魏文侯派兵打,打了三年,终于把中山国灭了,占了顾城(现在河北定州那边)。魏文侯还让太子击去镇守中山,又封乐羊在灵寿。不过后来中山国又复国了,成了赵国的心头大患,直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解决。
赵烈侯一开始其实不想借道,毕竟春秋时候晋献公就干过“假道伐虢”的事儿,借道把人家给灭了,谁不怕啊?但这时候大臣赵利劝他:“大王,魏国打中山国,要是打不赢,肯定元气大伤;要是打赢了,中山国在咱北边,魏国隔着咱,也占不住啊。”赵烈侯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借道了。
二
就假道伐虢来说,就是借道打别人,结果把借道的也给灭了。不过赵国觉得,自己只是借个路,又没帮着魏国打,不管魏国输赢,赵国都没啥直接损失。而且中山国那会儿也不弱,春秋末期连晋国都拿它没辙,赵国估摸着魏国也不一定能搞定。
三
再说了,就算魏国真占了中山国,那地方离魏国老远,中间隔着赵国,魏国想管也管不住。那时候交通不方便,中山国要是反了,魏国本土的兵赶过来都费劲,最后说不定还得让赵国捡便宜。结果后来魏文侯一死,太子击回去当魏武侯,中山国还真复国了,可惜赵国没抓住机会,让中山国壮大了,反被咬了一口。

四
最后啊,那时候魏、赵、韩三家还没彻底分完晋家呢,名义上还都是晋国大夫,得抱团取暖。大家伙儿得一起对付周王室、秦国、齐国这些大佬,哪能因为借道这点事儿跟魏国翻脸?魏国又没打赵国的主意,借道就借道呗,反正最后便宜说不定还是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