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灵公为何会因为一碗甲鱼汤而被臣子杀死-春秋时期 (左传郑灵公)
郑灵公的死因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古代的君王贵为九五之尊,权倾天下,他们手握生杀大权,臣子及百姓莫不畏之,然而君王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据估计古代的君王有近三分之一的死于非命,春...
古代当君王的,虽然九五之尊,权力大得很,想让人活就活,想让人死就死,臣子百姓见了都得磕头,但这活儿其实挺危险的。据说古代君王里,近三分之一都死得不明不白,春秋战国那会儿更离谱,有举鼎举死的,有掉茅坑淹死的,还有因为一碗甲鱼汤被大臣干掉的。今天说的郑灵公,就是后者里的主角。
郑灵公是郑国第十二任国君,这人吧,说话有点没轻重,做事也不顾后果,就爱拿臣子们开玩笑,这在官场上可是大忌啊。郑灵公元年,楚国人送来一只特大的甲鱼,这玩意儿在当时可是稀罕物,据说大补。郑灵公不想自己独吞,打算跟群臣一起尝尝鲜。

这天,大夫公子宋和子家一块儿上朝,压根不知道有甲鱼汤这事儿。快到宫门口时,公子宋的食指突然开始抖,他赶紧跟子家吹牛:“你看我食指一动,准能吃到好东西!今天咱们有口福了!”子家肯定不信啊,觉得他又在瞎掰。进了寝殿一看,厨师正炖甲鱼呢,公子宋对着自己得意地笑:“怎么样,我没说错吧?”估计也不是食指灵,可能是鼻子好使,甲鱼味儿大,在宫外就闻着了。反正他俩这动静让郑灵公注意到了,问他们乐啥。子家就把公子宋吹牛的事儿说了。郑灵公闲着没事,想逗逗乐,打算捉弄一下公子宋。

等大臣们都到齐了,甲鱼也炖好了,分到一个一个鼎里。按春秋的规矩,得按官职大小,从上到下一级一级分。郑灵公吃完后,故意反着来,从下级往上级分。不巧的是,公子宋是地位最高的大夫,轮到他的时候,甲鱼汤居然没了!其他大臣都捧着热乎乎的汤吃得香,就他干瞪眼,这多丢面子啊。公子宋立马反应过来,郑灵公是故意的,就是想羞辱他。他气得脸都白了,心想:“你不按规矩来,我也不按规矩!”说完气呼呼地站起来,临走前还伸手指到甲鱼鼎里蘸了点汤,放嘴里咂了咂,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这就是成语“染指于鼎”的由来。

这下轮到郑灵公没面子了,他好歹是一国之君啊,被臣子这么甩脸子。春秋最讲规矩,大臣直接用手从鼎里喝汤,这跟造反也差不多了。郑灵公当场就炸了,扬言要杀了公子宋。公子宋回家后越想越后悔,可世上没后悔药。这时候听说郑灵公要取他人头,吓得不行。琢磨来琢磨去,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和子家一合计,买通内应,把郑灵公给杀了。就为了这碗甲鱼汤,君臣俩都把命搭进去了,真是够荒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