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为什么还是投降了-曹爽在面对司马懿夺权时有优势存在 (曹爽为什么还能当官)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魏明帝曹叡于239年去世,委任司马懿、曹爽为其遗孀,曹芳登基后,曹爽作为大元帅,把司马懿给架空了,为...
司马懿夺权的时候,曹爽手里攥着天子,还握着兵权,为啥最后还是选择投降?这事儿搁谁都得琢磨半天。
魏明帝曹叡239年一走,留下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新皇帝曹芳。曹爽当了大将军,没两年就把司马懿给晾在一边,彻底架空了。司马懿呢,就憋着,装孙子,一直忍到249年,突然发难搞了个高平陵之变。曹爽这边,当时估计脑子都乱了,叹了口气说:“曹子丹(曹真)一世英明,怎么生了你们这群废物!”(这话听着耳熟吧?曹爽兄弟确实挺拉胯的)

曹爽刚回到洛阳,司马懿立马翻脸,夺了他的兵权,把他软禁起来。没过多久,曹爽和他一帮亲信全被收拾了,后人看到这儿都替他憋屈——你手里有牌啊,为啥不打?可曹爽当时为啥就选了投降呢?
首先,司马懿控制住洛阳的时候,有人给曹爽支过招,就是大司农桓范。桓范当时跑出了洛阳,直奔曹爽他们所在的营地。司马懿听说桓范跑了,对蒋济说:“智囊跑了。”蒋济却摇头:“曹爽和桓范早有嫌隙,他不会听桓范的。”(后来果然被蒋济说中了)
桓范见了曹爽,赶紧出主意:“带着皇帝曹芳去许昌,以天子名义号召天下兵马打司马懿!你可是大将军,名正言顺!”好多历史学家都说,曹爽要是听了这招,曹魏的历史可能就改写了。
可曹爽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投降,想着换自己后半辈子荣华富贵。这估计是他投降最直接的原因——贪生怕死,舍不得那点富贵。
司马懿早算准他会这么想。没派兵打,反而来软的,派了曹爽的熟人许允、陈泰,还有他身边的心腹校尉尹大目去劝降。这三个人司马懿是精挑细选的:许允跟夏侯玄关系铁,陈泰他爹陈群是曹魏元老,尹大目更是曹爽的亲信。用熟人劝,杀伤力更大。
而且,司马懿还对着洛河发了毒誓:“只要你交出兵权,保你封爵富贵,一辈子平安!”司马懿当时是曹魏头号实权派,他这话在曹爽听来,分量不轻,心里那点抵抗的火苗,一下子就灭了不少。

再说了,曹爽虽然带着皇帝,可他家里人、亲信都在洛阳,被司马懿捏在手里呢。就算曹爽能狠下心不管家人,他手底下那些人也不一定敢跟着他造反——万一洛阳的家眷被司马懿要挟,他们当场就反水了,到时候里外夹击,曹爽不就成了吕布第二?
而且曹爽这本事,真比不上司马懿。曹真(曹爽他爹)是曹魏名将,曹爽呢?除了会摆谱,啥也不会。三国里靠爹辈上位的不少,曹爽算其中一个,但水平比他爹差远了。
最典型的就是244年,曹爽脑子一热,带着十几万大军伐蜀,结果被蜀汉汉中守将王平打了个大败,魏军损兵折将,曹爽自己也是灰头土脸,士兵们对他怨气冲天。这一仗把他那点威望败光了。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有郭太后、蒋济这些文武百官支持,曹爽呢?专权排挤异己,排场比皇帝还大,早惹得朝堂上下一片不满,尤其是蒋济这种曹魏的老臣,对他早就看不下去了。
最致命的是,皇帝曹芳未必会保他——曹爽平时跟皇帝没两样,穿戴排场都跟天子似的,这在大伙眼里就是“僭越”,是大罪。所以曹爽根本没底气反抗,最后只能乖乖投降,等着被清算。他一倒,司马懿这边彻底掌控了朝局,曹魏的天下,也就慢慢姓司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