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蹴鞠文化有哪些特点-蹴鞠在唐朝有多盛行 (唐代蹴鞠文化特点)
如果说汉朝是蹴鞠文化发展的一个高潮,唐宋时期则是蹴鞠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潮,也正式进入了蹴鞠的繁盛时期,与汉朝将蹴鞠用作练兵之法不同,唐代蹴鞠主要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深入民心,唐朝时期上至帝皇贵胄,下至黎民...
汉朝蹴鞠算是个高潮,到了唐宋,这事儿又火了一把,直接蹴鞠的繁盛时期就这么来了。汉朝时候蹴鞠更多是练兵,到唐朝就不一样了,它主要成了老百姓爱玩的娱乐活动,简直深入人心。上到皇帝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没人不爱蹴鞠的,那叫一个痴迷。尤其是唐玄宗那会儿,开元天宝年间,蹴鞠风气简直疯魔了,搞得有些大臣都看不下去了,上书劝谏,但没啥用,皇帝带头玩,谁拦得住啊。皇帝这么爱,各阶层都跟着学,宫廷里的玩法慢慢传到民间,后来就出现了贵族一边蹴鞠一边弹琵琶,平民在大道上、乡野里追着球跑的热闹场面。
史书上写着,那时候长安城就有二十二个球场,什么永崇坊、靖恭坊、光福坊、平康坊,都有专门的球场。不光是玩,当时的人还发现蹴鞠能健身。唐朝人管蹴鞠叫“发汗散”,有句话说“蹴鞠成功难尽言,消食健体得安眠”,这么一说,大家更迷了。
这么一来,蹴鞠在唐朝各个方面都发展得挺完善。
以前汉朝蹴鞠用的是实心球,拿动物毛搓成团,外面裹上皮革,叫“毛丸”。《汉书》里说“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蹋以为戏也”。到了唐朝,蹴鞠的样子变了不少,最关键的就是充气鞠的出现。他们用动物膀胱代替毛,吹足了气,外面再包八片皮革,弹性特别好,跟现在的足球有点像了。唐朝人说“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还有,唐朝出现了“风流眼”,就是古代的球门。李白写诗说“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王维也写“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从诗里能看出来,那时候踢球能踢得比飞鸟还高,厉害吧。
另外,唐朝蹴鞠跟其他时期比,有个特别的地方——女子也能蹴鞠。那时候唐朝政治开明,经济好,思想也开放,女性地位高,能抛头露面,参加户外活动,宫廷里民间的女子里都有踢得好的。武周时候,武则天还从女侍卫和宫女里挑会蹴鞠的,组了支“皇家女子蹴鞠队”,跟吐蕃和大里的男子队一块儿比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