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害怕吗-王凌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司马懿 (因为害怕所以害怕)
王凌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嘉平三年,曹魏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专权而在淮南筹谋起兵反抗,但王凌还没起兵,就在司马懿的震慑下主动乖乖投降,既然...
王凌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算是个名门之后。嘉平三年的时候,王凌已经是太尉了,他看不惯司马懿独揽大权,就在淮南那边琢磨着起兵反他。结果呢,他还没动手,就被司马懿的阵仗给吓住了,自己乖乖跑去投降了。这就有点奇怪了,王凌明明知道曹爽就是因为主动投降,最后被司马懿灭了全族,那他为啥不拼一把,非要学曹爽等着送死呢?
先说说他的出身。建宁五年(172年),王凌生在太原祁县的一个世家里,从小读书多,乡里都说他是个小才子。太原王氏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大家族,王凌长大后就跟着他叔父司徒王允在京城当官。初平三年(192年),王允杀了董卓,掌握了大权,可没过多久,董卓的旧部李傕他们就打进了长安,杀了王允。王凌和他哥哥王晨只能翻墙逃出长安,跑回老家太原躲风头。后来因为出身好又有才学,他被太原郡举为孝廉,当了发干县的县令,政绩不错,又升了中山太守,把那儿治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在曹魏这边混得怎么样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招人,王凌就被征召到丞相府当属官。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封他做散骑常侍。黄初三年(222年),王凌和征东将军张辽一起去广陵打吴国。当晚刮大风,把吴将吕范的船刮到北岸搁浅了,王凌趁机带兵打,大败吴军。曹丕挺高兴,封他为宜城亭侯、建武将军,又调他去青州当刺史。
那时候青州沿海一带刚打完仗,民生凋敝,法令也管不住。王凌就下法令、推教化,该奖的奖、该罚的罚,严格执行下来,青州被他治理得挺好,百姓都夸他。太和二年(228年),大司马曹休中了东吴周鲂的诈降计,在石亭被吴军打得大败,逃跑时吴军追到夹石,王凌带着部下死战,才击退吴军,掩护曹休逃走。魏明帝看他有功,调他去扬州当刺史,防范东吴,他把扬州也治理得挺好;后来又去豫州,照样政绩不错,当地民众都称赞他。
到了防范东吴的时候,王凌更成了主力。正始元年(240年),因为他政绩好又熟悉敌情,被任命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全权负责防吴。正始二年(241年),吴将全琮打过来入侵芍陂,王凌带兵拼死抵抗,击退了吴军。朝廷就封他为南乡侯、车骑将军。当时史书里还提过这事儿:“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凌、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了曹魏大权。为了拉拢王凌,晋封他做太尉。但王凌心里不服,就联络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准备一起推翻司马懿。他们觉得皇帝曹芳成了司马懿的傀儡,不如拥立年长的楚王曹彪(曹操的儿子)当皇帝。没多久令狐愚派使者去联系曹彪,曹彪也同意了。可令狐愚突然病死了,王广(王凌儿子)也反对父亲搞这套,王凌只能自己筹划。嘉平三年(251年),吴军堵塞涂水,王凌想借机讨伐司马懿,假说要伐吴整军。司马懿看穿了他的把戏,下诏反对。王凌派将军杨弘去联络兖州刺史黄华,叫他一起干,结果杨弘、黄华觉得王凌打不过司马懿,直接向司马懿告发了。
史书里写:“凌阴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没多久司马懿就带兵讨伐王凌,还假意下诏赦免他,让王广写信劝他。司马懿大军突然杀到扬州,王凌一点准备都没有,吓得不行。他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司马懿都赦免他了,儿子又在人家手里,就选择不战而降,自己单独乘船去迎司马懿,还派下属王彧去请罪,交出了官印和符节。
司马懿大军到丘头,王凌自己绑着手等在水边。司马懿让人给他松绑,假意安抚,还把官印符节还给他,派人押他去京都。王凌还是怕司马懿杀他,故意派人去要棺材钉。司马懿听了,立马让人把棺材钉送过去。王凌知道司马懿肯定要杀他,就在项县贾逵的祠堂边大喊:“贾逵,只有你才知道我是大魏的忠臣啊!”然后服毒自杀了,临终前说自己快八十了,名声却全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