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科技-倭仁为何会极力反对 (科举出身的官员有哪些)

倭仁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面对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倭仁以顽固的立场反对变革,在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中,倭仁作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倭仁是蒙古正红旗人,出身普通旗人家庭...

admin

倭仁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晚清那会儿,“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了,倭仁作为理学家,立场特别顽固,死活反对变革。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里,他就是顽固派的头儿,坚决不答应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倭仁是蒙古正红旗人,家里就是普通旗人。他在河南开封长大,从小就被儒家文化泡着,25岁就考中了进士,年纪轻轻就厉害。后来在翰林院当差的时候,结交了一堆理学名家,比如曾国藩、唐鉴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到了同治年间,他官做得挺大,文华殿大学士、工部尚书都当过,还给同治帝当过老师,政坛上挺有分量的人。

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科技-倭仁为何会极力反对 (科举出身的官员有哪些)(图1)

同治元年(1862年),京师同文馆办起来了,一开始就是想培养几个翻译,好应付那些越来越多的洋务事。后来洋务运动搞起来了,洋务派的人慢慢琢磨过来,光会翻译不行,还得懂近代科学技术。1866年,恭亲王奕䜣(洋务派头头之一)上奏说,要在同文馆里弄个天文算学馆,招些科举出身的低级官员去学西方科技。奕䜣这奏折一上去,顽固派立马炸了锅,最跳脚的就是理学名家倭仁。

倭仁为啥反对呢?他觉得,西方基督教自从两次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拉了好多信徒,读书的士大夫是稳人心的关键,要是连这些读书人都去学西方科技,中国人不就全被“西化”了嘛?所以他老说那句“立国之道尚理义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倭仁就指望着用理义道德去跟西方的渗透对抗。说白了,倭仁还是拿老眼光看已经大变样的大清,死守着儒家那套“华夏”和“蛮夷”的区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太平时候士大夫的追求,可大清已经被两次鸦片战争打得够呛,想在弱肉强食的“新世界”活下去,光靠倭仁嘴上那些空洞的理教哪行啊?他有道义,可就是拿不出能变法图强的招儿。

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科技-倭仁为何会极力反对 (科举出身的官员有哪些)(图2)

奕䜣和倭仁就这事吵了好几轮,后来倭仁虽然借口生病请假了,顽固派还是到处使绊子,搞得一些本来想进天文算学馆的低级官员也不敢报名了。慈禧太后呢,对这事儿也没明确站队,所以朝堂上该不该向西方学习的争论,往后几十年都没消停过。


上一篇: 杨家将最强的后盾竟然是她-大有来头背景颇深 (杨家将最强的是不是天门阵) 下一篇:有什么类似的分科-古人参加科举都考些什么-古代的科举考试 (农夫与蛇还有什么类似的)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