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法正-反而是欣赏法正-诸葛亮为何不心生嫉妒 (谦让原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真正欣赏的三国一流谋士,只有以下...
三国那会儿,220年到280年,汉朝之后晋朝之前,曹魏、蜀汉、东吴各占一方。说到诸葛亮,大家都知道卧龙,但他真正欣赏的谋士,其实也就三位,其他人嘛...浮云。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这话听着耳熟吧?卧龙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能跟诸葛亮齐名,庞统的本事肯定不差。一开始庞统跟着周瑜,周瑜一走,东吴没人真赏识他了。鲁肃推荐给孙权,结果孙权看他长得“面陋”,直接pass,庞统只能灰溜溜离开东吴,去找刘备。
诸葛亮和庞统在荆州都挺有名,互相认识,诸葛亮挺看好他,还主动跟刘备说。演义里还写了诸葛亮亲自去劝庞统,让他来帮刘备。后来刘备跟庞统聊了一次,当场就拍板,让他当治中从事,后来直接升军师中郎将,跟诸葛亮平起平坐。
庞统的军事谋略,说实话,可能比诸葛亮还牛点,所以诸葛亮才这么乐意引荐他。后来他怂恿刘备打西川,刘备打西川的时候,就让庞统当前军师,诸葛亮守后方。有庞统在,刘备军队跟开了挂似的,一路打到雒城,离成都就一步之遥了。可惜啊,这哥们儿运气背,攻雒城的时候被流箭射中,没了。

庞统一死,刘备跟丢了魂似的,蜀汉后来的走势,估计都受这影响了。都说庞统要是活着,诸葛亮就能守着荆州,关羽说不定不会丢,蜀汉争天下的机会还大点。就算诸葛亮来成都,庞统也能去帮关羽,荆州哪那么容易丢?
诸葛亮和徐庶,那可是铁哥们儿,互相欣赏。其实诸葛亮能跟着刘备,徐庶牵的线。那时候诸葛亮在隆中,天天吟《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但很多人觉得他吹牛,只有徐庶信他有真才实学,死活让刘备去请他,才有了三顾茅庐。
刘备带着老百姓跑,被曹操追上,长坂之战爆发。徐庶他妈被曹军抓了,他心里难受,只能跟刘备说拜拜,去照顾他妈了。

《三国志》里写着:“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
徐庶本事是有,但在魏国不太得志。演义里说他为了不帮曹操,发誓不出主意,平平淡淡。正史里他也不是完全没干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听说徐庶在魏国官职不高,还替他鸣不平。
《魏略》记载:“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诸葛亮知道徐庶为母亲离开,能理解,但听说他在魏国混得不好,还挺生气,说“魏国人才多得是吗?怎么不用徐庶?”我觉得吧,演义里说徐庶对刘备忠心,可能更靠谱。他投曹操是没办法,但估计就是混日子,真没出全力帮曹操。

法正这人,演义里存在感不高,但正史里,那可是刘备的“谋主”!都说诸葛亮是刘备手下最牛的谋士,其实不然。诸葛亮是全才,战略国政厉害;法正是个专精军事的狠角色,单论军事谋略,诸葛亮还真比不上他。
汉中之战,刘备被夏侯渊卡在阳平关,怎么打都打不动。法正出主意:“打不下阳平关,咱换地儿打!”于是转头打定军山,夏侯渊、张郃只能来救,结果法正直接把夏侯渊干掉了。夏侯渊一死,曹军就散了,汉中基本稳了。后来曹操亲自来,也不是刘备对手,只能撤。

汉中大胜,法正功劳最大,刘备直接封他尚书令、护军将军,地位比诸葛亮还高,是蜀汉第二把手(除了刘备)。诸葛亮这人不大气,虽然法正受宠,但他不嫉妒,反而挺欣赏法正。有人跟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横行,您该跟主公说说,压压他”,诸葛亮回绝了,说“法孝直(法正字)帮着刘备,让他能翻飞起来,我哪能阻止他?”
法正这人吧,本事是强,但睚眦必报,杀了好几个得罪他的人。但诸葛亮知道他有才,就包容他。要是法正多活几年,刘备夷陵之战肯定不会输那么惨,蜀汉说不定还有翻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