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第一功臣曹参为什么会被刘邦说成是狗 (汉朝第一功臣贬为狗的是谁)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大肆奖赏有功之臣,当时排名第一的是一个叫曹参的人,那么这位汉朝第一功臣曹参为什么会被刘邦说成是狗呢?曹参是刘邦还在沛县的时候就跟着他了,算是西汉创立路上的元老之一,再...
刘邦当了皇帝,头一件事儿就是封赏功臣。当时排第一的呼声,都给了一个叫曹参的人。那问题来了,这汉朝第一功臣曹参,咋就让刘邦说成是“狗”呢?
曹参可不是半路跟着刘邦的,人家在刘邦还在沛县混的时候就跟着了,算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而且啊,刘邦起事那会儿,曹参可没少出力。打秦朝的监军、跟亢父那帮人干仗,后来营救东阿,哪儿少得了曹参?他一直冲在最前面,带兵打仗基本就没输过。
所以在士兵眼里,曹那就是战神般的存在。就算那些不怎么上战场的大臣,也都知道他的厉害——身上七十多处伤呢,这可不是吹的。所以论功行赏的时候,大家伙儿都觉得,曹参第一,没毛病。
结果刘邦分封的时候,整了个大伙儿都懵的操作:他说萧何功劳最大,排第一。萧何的功劳确实不能小看,他还顺便给刘邦“送”了个韩信过来。
可很多人心里还是觉得,萧何干的那些大事,真不如曹参在战场上拼杀来得实在。于是朝堂上就吵起来了。最后刘邦急了,直接说了句诛心的话。
刘邦当时指着那些武将说:“今诸君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功人也。”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这些武将啊,就像会咬人的猎狗,功劳是有的;但萧何不一样,他是能指挥猎狗的猎人,有大智慧。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愣了,心里更是拔凉拔凉的。天下大乱的时候,需要你们武将在前面卖命;等天下太平了,你们就成了“狗”,可有可无了。文臣反倒成了顶梁柱。豁出命拼来的功劳,连个名分都保不住,这话还是从自己一直跟着的主公嘴里说出来的,能不寒心吗?
很多人不服,但也没办法啊,刘邦是皇帝,他们只是臣子。所以最后萧何拿了第一,曹参被封了个“彻侯”。刘邦这么干,也不是没道理——曹参在士兵里威望太高,再给更大的官儿,他会不会变成第二个自己?谁说得准。
所以尽管惹得大臣们议论纷纷,刘邦还是这么做了。可他没想过,四百年后,刘家的江山守不住了,汉献帝被诸侯挟持,那人正好姓曹,叫曹操。有人说曹操是宦官之后,或者说他本姓夏侯,但不管怎么说,他和曹家肯定脱不了干系,大概率就是曹家人。
当时曹操没急着称帝,到了他儿子曹丕这儿,直接篡了位,东汉算是真完了。这算不算刘邦给汉朝灭亡埋的小伏笔?
武将手里有兵,兵权是最直接的夺本钱,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忌讳这个。基本上当了皇帝,就开始重文轻武。这法子看着稳,其实隐患不小。刘邦就是例子,不光曹参,后来的萧何、韩信,哪个没被清算?兔死狗烹的戏码演了一遍又一遍。就算当时没敢吭声,心里那股不服气,早晚会成事儿。
刘邦这招,用着你的时候就往前推,用不着就往后扔,压根没找到君臣相处的平衡点。反观唐太宗,那在这方面就做得好,君臣和睦,所以他的时代才安稳。汉朝后来从内部乱起来,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嘛。所以说啊,这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君臣之间,真得讲究个平衡,不能光凭自己想当然,得多琢磨琢磨,不然弄不好就因小失大,埋下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