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军事能力怎么样-李广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他的军事能力很强英语)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民族英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唐人王勃对李广的哀叹,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李广在军事生涯的中后期确实经常打败仗,全是在汉武帝时期,不是他的运气不好,也不是他的军...
李广这人,西汉时期的名将,后世都喊他民族英雄。王勃那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听着就让人替他憋屈。
不过话说回来,李广的军事生涯,尤其是汉武帝那会儿,败仗是真没少打。要说运气差吧,也不全是;说指挥能力不行?也不至于。说白了,他这人啊,就适合守着城池打防守战,让你去草原上主动进攻,那可就抓瞎了,还特爱个人英雄主义,小规模遭遇战还行,人一多他就懵。
翻翻他的履历就知道,“飞将军”的名号,主要是汉景帝时期和汉武帝刚上台那会儿打出来的。那时候汉朝对匈奴啥策略?防守!李广在各地当太守,打的也都是防守战,守城、守边,倒是很顺手。
比如他刚当上谷太守,匈奴天天找他打架。典属国公孙昆邪急得跟皇帝哭:“李广这小子,天下无双的才气,可也太能显摆了,老跟匈奴硬碰硬,我怕他死那儿啊!”皇帝一听,赶紧把他调到上郡。后来他又转了好几个边郡当太守,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哪儿都去,都是以“力战”出名。
他同僚程不识就老说他:“你看李广带兵,根本没个军队的样子,行军连队伍都不排,找着好水好草就扎营,想干嘛干嘛,也不列阵自保。”说白了,就是他带的兵,纪律性差得一批。
可你要说打防守战,那就不一样了。有城墙靠着,汉军装备又好,加上李广自己能冲,带头往前干,匈奴来攻城还真不一定讨得了好。
可一到野外,碰上匈奴骑兵,他那套就不行了。步兵为主,还没纪律,跟骑兵对冲?一冲就散。小规模遭遇战还好,李广自己能砍翻一片,人一多,几千上万人对冲,他只能干瞪眼。
史书上都写着呢,汉武帝开始打匈奴后,李广单独带过几千到一万兵出击,结果三次都翻车,这“飞将军”的名号,听着都替他臊得慌。
就说元光六年吧,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各带一万人打匈奴,李广是其中一路。结果呢?匈奴人多,直接把他军队打穿,李广自己还被活捉了。单于早就听说李广厉害,下令:“抓到李广必须活的!”匈奴兵把他绑在两马中间,装成死样子。走了十来里,李广瞅见旁边有个匈奴小孩骑匹好马,突然蹦起来抢了马,抱着小孩就往南跑,跑了几十里才碰到自己人。匈奴骑兵追上来,李广顺了小孩的弓,射杀追兵,这才逃了命。要不是汉朝能用钱赎罪,李广那次就得交代那儿。
过了四年,元朔六年,李广和张骞一起出击匈奴。他带四千骑,张骞带一万,分两路走。结果呢?刚走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四万骑兵把李广团团围住……第二天又死战,张骞那路也到了,匈奴才撤。这一仗,李广军队快没了,只能灰溜溜回来。进了草原,李广就彻底没谱了,跟张骞分兵,离得太远,根本照应不上。战后张骞背了锅,但李广一打仗就抓瞎的毛病,可算藏不住了。
再到元狩四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各带五万大军决战,李广跟着卫青。结果呢?他跟右将军食其合兵走东道,没带向导,迷路了,耽误了军期。卫青跟单于打完仗回来,找他问罪。李广当时六十多了,直接自杀了,史书说“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在我看来,哪是怕文书啊,他是羞愧!对跟着他拼命的士兵羞愧,对一直用他的汉武帝羞愧。
李广一辈子打那么多仗,名头那么响,一进草原就拉胯,说白了,就是他太像个孤胆英雄了。汉景帝和武帝早期,汉朝不主动惹匈奴,打的都是小规模遭遇战,或者匈奴袭扰边境,李广还能应付。他个人武艺是高,小作战能以一当十,可带大部队?纪律性、协同作战?那他可就不行了。个人英雄主义在需要配合的大场面里,根本混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