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为什么坚持下手-孙权最开始都没有想杀关羽 (吕蒙为什么坚强不屈)
对孙权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当初都没有杀掉关羽的意思,吕蒙等人还要将关羽杀掉呢?吕蒙为什么提前下手?襄樊之战中,吕蒙偷袭荆州,导致关羽一时间落荒而逃,最终死...
最近琢磨孙权和关羽的事儿,越想越有意思,尤其是孙权为啥非要弄死关羽——明明一开始好像不想杀,最后还是动手了,这里面门道可不少。
襄樊之战那会儿,吕蒙偷袭荆州,关羽一下子就慌了,带着人到处跑,最后被东吴逮住。那时候关羽的手下基本都跑光了,他个人再厉害,也翻不了盘,只能认栽。
很多人就纳闷了:孙权一开始真没打算杀关羽,为啥吕蒙不听命令,非得把他弄死呢?难道吕蒙已经狂到敢不把孙权放眼里了?

关羽到底是谁杀的
《三国演义》里写得很清楚,关羽被吕蒙偷袭后,被俘虏刺杀了,所以按小说说法,关羽是吕蒙杀的。但咱得清醒点,罗贯中写的是演义,不是正史,得翻翻《三国志》看看真实情况。
《三国志》里说,关羽大意失荆州确实是因为吕蒙偷袭,但吕蒙偷完荆州就没再追着杀关羽了。当时吕蒙离关羽有点远,关羽是被潘璋手下的马忠抓住的。至于最后谁杀的关羽,史料没写死,但肯定是东吴的人杀的,这点没跑。
不过关羽被抓住的时候没当场死,说明不管是吕蒙还是潘璋、马忠,都没违背孙权“不能杀关羽”的命令。那后来为啥又杀了呢?按史料看,是孙权自己想杀了。为啥孙权突然改主意了呢?
为啥孙权非要杀关羽
要说孙权想杀关羽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公仇私仇掺和一起,还有东吴内部的政治问题,都跟关羽有关系。咱一个个捋捋。
先说公仇。关羽在三国那可是“杀神”+“战神”级别的,人人都怕,但他性格太狂,谁都看不起,东吴这边从上到下没几个服他的。尤其是襄樊之战,关羽把东吴害得够呛,孙权肯定气得牙痒痒,这种仇不报心里过不去。
但光有公仇还不够,关键是私仇早就结下了,而且深到没法化解。主要是关羽太不给孙权面子,让这位东吴大帝下不来台。
大家都知道关羽狂,一直看不起孙权这种“靠爹哥上位”的,管他叫“碧眼小儿”。就算当年孙刘联合抗曹,关羽对孙权不满也直接表现出来,半点不留情面。作为东吴老大,孙权哪受得了这个?
孙权其实试过缓和关系,主动找关羽提亲,想把自己的儿子和关羽女儿关嫣凑一对,希望两人关系能好点,别影响孙刘联盟。结果关羽听完,来句“虎女焉嫁犬子”,孙权当时差点气吐血,扭头就走,从此两人私仇彻底结死,老死不相往来。
说实话,孙权能放下身段去提亲,已经给足关羽面子了,可关羽为啥这么说呢?有人觉得他就是狂,看不起孙权,正常。但说不定是误会呢?关羽女儿叫关嫣,“虎女焉嫁犬子”里的“焉”,说不定不是“焉”,而是“嫣”,意思是我女儿关嫣,可以嫁给你儿子。问题是关羽不会说话,把孙权的儿子叫“犬子”——这词儿一般是自己谦称时用,他一说出来,孙权肯定误会了,觉得他在骂,关系就更僵了。
当然这种解释也只是猜测,到底关羽当时啥意思,以后可能有更多资料才能搞清楚。但有一点肯定,这句话让他和孙权彻底掰了。

公仇私仇加一块,孙权对关羽的恨已经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恨不得立刻杀了他。但当时孙权可能还顾着大局,没马上动手。
直到关羽被抓后,孙权琢磨了半天局势,才决定杀掉。这就是政治考虑。东吴朝堂上吵翻了,有人说赶紧杀,以绝后患;有人说为了大局不能杀,孙权左右为难。
后来孙权想到一个问题:自己和曹操的关系。曹操挟天子,孙权想曹操给他升官,还想借关羽讨好曹操,联合起来打刘备。本来送活的关羽过去最好,曹操一直尊重关羽,爱才。可问题来了,曹操当年放过关羽一次,万一这次又放了怎么办?就算不放,关羽留在曹操身边,水战陆战都厉害,东吴不就完了?曹操虽然现在打东吴,但没擅长水战的人,孙权还能扛一阵,要是关羽投了曹操,东吴危矣。
这么一琢磨,孙权决定杀关羽,送人头给曹操,显得有诚意,还能拉拢曹操一起打刘备。死关羽当然不会威胁东吴了。
结果孙权算盘打得好,曹操一眼看穿了。孙权送过去人头,曹操虽然给了他个高官,但没真跟他联手打刘备,反而对着关羽人头伤心,下令厚葬。曹操这操作,说明他看透了孙权的想法,后来没真合作,孙权还因为杀关羽吃了亏,被曹操不断占便宜,一点没被放在眼里。
这么一圈下来,孙权杀关羽,公仇、私仇加上政治算计,好像是最该做的事儿。但他没想过,唇亡齿寒,杀关羽让孙刘联盟崩了,刘备张飞不管不顾跟东吴打,两败俱伤,隔岸观火的曹魏越看越高兴,等他们打完,顺手捡便宜,逐个击破,最后一家独大!

吕蒙呢?偷袭荆州没多久就病死了,估计是食道癌啥的,明明不是他杀的关羽,后人老让他背锅,也挺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