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孙权之间有哪些故事-为什么有人说周瑜是被孙权拖累至死的 (周瑜和孙权之争)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
周瑜,字公瑾,175年生,210年走,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那会儿的军事家、政治家,东吴的名将。出身庐江周氏,他爹周异是洛阳令,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做到太尉,家世还算可以。这哥们儿身材高大,长得还特别俊,加上精通音律,当时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意思就是弹琴弹错了,周瑜都会回头看看,可见有多受欢迎。
说到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李白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得多好,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都是讲这种情谊。那咱们今天便来说一说,关于周瑜与孙权之间的故事,看看大家都了解多少呢?

东汉末年那会儿,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打得不可开交。朝廷腐败,地方豪强各拉队伍,老百姓苦不堪言。乱世出英雄,这时候不少有本事的人冒头,周瑜就是其中一个。
周瑜出身庐江周氏,是洛阳令周异的长子。这哥们儿不光长得帅,脑子还好使,军事谋略更是一绝。他在赤壁之战里用火攻大败曹操,以少胜多,直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后来世人都夸他“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评价够高吧?不光当时风光,后世也对他评价很高。唐代追封古代名将,他榜上有名;北宋的《十七史百将传》,也有他一席之地。可见周瑜这号人物,影响力是真的大。
当然,说到周瑜,绕不开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不过这更多是演义里的说法,正史里周瑜可没被诸葛亮气死。他这人一辈子光明磊落,忠心耿耿,用一生换来了后世的敬仰。

那周瑜和孙权是怎么认识的呢?得从他哥孙策说起。孙策可是个人物,17岁出来闯,26岁就称霸江东,人称“小霸王”。他是孙坚的长子,孙权的亲哥。周瑜能认识孙策,还得从孙策一家搬到舒县说起。孙策年少时在寿春结交了不少名士,名声传开了,周瑜慕名去拜访,两人同岁,又都志在四方,这一见面,那叫一个投缘,直接成了铁哥们。
后来两人并肩作战,打了不少硬仗,关系越来越好。可惜好景不长,孙策26岁就被刺杀了,他留下的地盘和兵马,就落到了弟弟孙权手里。孙权称帝后,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权接手后,周瑜就成了他的左膀右臂。之前周瑜跟着孙策打天下,早就立下汗马功劳,孙权他妈还特意嘱咐孙权,要像对亲哥一样对周瑜。所以孙权对周瑜那叫一个信任,军事上的事拿不准,肯定先找周瑜商量。周瑜这人忠心,曹操好几次派人去劝降,周瑜理都不理,一心一意帮孙权出主意,还给他推荐了不少人才,比如鲁肃。
不过周瑜一直劝孙权提防刘备,最好把软禁起来,孙权没听。后来周瑜自己准备去打西川,半路在巴丘病倒了,才36岁,真是可惜。据说周瑜临走前还留了遗书,劝孙权多听贤言,怎么带兵打仗,足见他对孙家的忠心。孙权后来称帝,还说过:“没有公瑾,我当不上皇帝。”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不过孙权晚年有点问题,继承人换来换去,搞得朝里党争不断,政局不稳。可能他这辈子太顺了,有哥留下的底子,又有周瑜帮忙,没经历过太多挫折,做事反而不够果断。说到底,周瑜这一辈子,活得坦荡,活得忠义,难怪后世提起他,还是那么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