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将败中求胜或将损失降到最低-在三国中 (有哪些名将败仗)
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冷兵器时代,打败仗时,通常都会兵败如山倒,落花流水,然而,在三国中,有三位名将打了败仗,他们不但部队没散,而且...
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三国那会儿,打仗跟家常便饭似的,打赢了固然威风,可要是打输了,那可真叫一个兵败如山倒,跑的跑,散的散。不过呢,凡事都有例外,三国里就有这么三位名将,他们打了败仗,部队居然没散,队伍还整整齐齐的,愣是把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还能扭转战局。这三位都是谁呢?
第一位,于禁。
于禁啊,那是曹操手下的得力干将,五子良将里头数他资历老,最早跟着曹操打天下的。这哥们儿最厉害的就是治军,部队纪律严明,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路上,没少立功。
就说宛城那会儿吧,曹操收了张绣,结果呢?曹操这老爷们儿看上了张绣漂亮的婶子,给弄到营里去了。张绣觉得奇耻大辱,立马反水,曹操被杀了个措手不及,部队全乱了,跑的跑,散的散,将领们连影儿都找不着了。可于禁不一样,他带着几百号人,边打边撤,一点没乱,还把追兵给打回去了,最后整整齐齐敲着战鼓回了大营,这阵仗,绝了!
《三国志》里写得多清楚:跟着曹操到宛城,收了张绣。结果张绣又反了,曹操跟人家打输了,军败,退到舞阴。那时候军队乱成一锅粥,大家都各自找曹操,就于禁带着自己那几百人,边打边撤,就算有死伤也没散伙。追兵稍微松了点,于禁慢慢把队伍整好,敲着战鼓回营了。
从这就能看出,曹操那会儿是真惨,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全折了,要不是典韦拼死挡住,曹操都交代那儿了。整个军队乱得跟一锅粥,就于禁的部队稳如泰山,还反手打了追兵,这水平,不愧是名将。
只可惜啊,于禁后来在襄樊之战里,碰上秋雨,汉水暴涨,军队没了战斗力,被关羽抓了,最后还投降了,晚节不保,挺可惜的。
第二位,赵云。
再说说赵云。赵云在蜀汉那是响当当的名将,演义里排五虎上将,正史里跟关羽、张飞他们同传,地位可见一斑。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势挺大,对外说要走斜谷道打眉城,让赵云和邓芝带着人马当疑兵,自己带主力攻祁山。结果呢?赵云这偏师在箕谷撞上了曹真的主力,本来兵力就少,硬碰硬,打输了。
《三国志》里这么记:第二年,诸葛亮出兵,扬言要从斜谷道走,曹真派了大军堵着。诸葛亮让赵云和邓芝去抵挡,自己攻祁山。赵云、邓芝兵力弱,敌人强,在箕谷吃了败仗。不过呢,赵云赶紧把人聚拢起来,死守阵地,没让损失扩大。军队撤回来后,他被贬为镇军将军。
赵云的部队虽然被打散了,但他反应快,赶紧把人聚拢起来,死守阵地,没让损失扩大。军队撤的时候,赵云亲自断后,军用物资一样没丢,这要是换别人,估计早就跑得连裤衩都不剩了。
第三位,王平。
最后一位是王平。王平本来是魏国的,后来在汉之战里,直接投奔了蜀汉,演义里说是投降赵云,正史里是归的刘备。
王平到了蜀汉后表现不错,特别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街亭之战里,他露了一手。
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马谡这哥们儿就爱纸上谈兵,非要把部队驻扎在山上,说什么“凭高视下,势如劈竹”。王平一看就觉得不对劲,苦劝他别这么干,马谡不听。结果呢?张郃直接断了山上的水道,马谡部队全乱套了。
马谡一败,军队全跑了,就王平带着一千多人,整整齐齐敲着战鼓,摆开阵势。张郃一看,这队伍这么整齐,还以为有伏兵呢,不敢追,王平就这么安全撤回来了。
《三国志》里记着呢:王平跟着曹操打汉中,后来投降了刘备,被封为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他跟着马谡当先锋。马谡把部队驻扎在山上,手忙脚乱的,王平多次劝他,马谡不听,结果在街亭大败。士兵们都跑光了,就王平带着一千多人,敲着战鼓自己列队,魏将张郃怀疑有伏兵,没敢逼近。
这一仗,王平的表现比马谡强太多了,后来张郃还打过他,结果被王平挡得死死的,张郃一点便宜没占到。除了张飞,王平也算是张郃的克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