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古人是怎么用热水制冰的-古代夏天用的冰块是怎么来的 (古人是怎么用身体测量的)

对古人制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夏季的冰是哪来的?2000年前的热水制冰,是真是假?冰块、冰棍、冰淇淋,这些冰饮是我们夏季所不可或缺的,它们陪伴着我们度过炎炎夏日...

admin

夏天一到,冰块冰棍冰淇淋就成了续命神器,现在有冰箱随时能冻,但你们知道吗?古人夏天也吃冰,而且方式还挺让人好奇的。

冰饮现在随处可见,但在古代,能用冰消夏可不是谁都能享受的。宫斗剧里常看到夏天屋里摆盆冰,宫女扇风降温,这冰到底哪儿来的呢?古人夏天用的冰,通常有两种路子,一种是“储存冰”。

古人是怎么用热水制冰的-古代夏天用的冰块是怎么来的 (古人是怎么用身体测量的)(图1)

夏天热得冒烟,但有些地方天生凉快,比如高山上的洞窟或者地下深处的洞穴,里面跟天然冷库似的,温度一直低低的。冰块夏天金贵,冬天倒是满地都是,所以古人冬天就把冰凿下来,存这些天然冷库里,留到夏天用。后来觉得天然洞穴不够方便,干脆自己挖冰窖,专门存冰。不过这储存冰可不是普通人能玩的,得有地儿建冰窖,能用上的,基本都是王公贵族。

那普通老百姓夏天就只能干瞪眼?也不是,他们有更绝的——用热水制冰。没冰箱,古人怎么用热水冻冰?现在连物理学家都为这事儿吵吵呢。

西汉有本叫《淮南万毕术》的书,里面写了句特神奇的话:“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翻译过来就是,把滚烫的热水倒进瓮里,用新布包严实了,扔井里泡三天,居然能冻成冰。

乍一听这说法,谁不觉得扯淡?要结冰得降到0度以下,井里是凉快,但离0度还远着呢,井里的水都没冻上,瓮里的热水咋能结冰? 古人是怎么用热水制冰的-古代夏天用的冰块是怎么来的 (古人是怎么用身体测量的)(图1)

后来科学家想到了个物理效应叫“焦汤效应”——气体穿过多孔物质绝热膨胀,温度会猛降。简单说,除了氢氦,多数气体节流膨胀后都会变冷,产生制冷效果。照《淮南万毕术》的说法,包瓮的布算多孔物质,热水制冰说不定真跟这效应有关。

古人是怎么用热水制冰的-古代夏天用的冰块是怎么来的 (古人是怎么用身体测量的)(图1)

有学者李志超真动手试了,用玻璃瓶代替瓮,冷水桶代替井。结果刚放进去时,热水降得快,没多久就从100度掉到20度,后来就慢了,几个小时才降到7.5度,最后停在了6度左右。实验倒是证明这法子能让水降温,但没真结冰啊。所以这2000多年前的热水制冰,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书里写漏了啥关键步骤,或者干脆就是古人记错了?关于中国古代的热水制冰,你觉得是真的吗?


上一篇: 古人夏天是怎么度过的-古代没有风扇和空调 (古人夏天是怎么度过的) 下一篇:古人为何能一往无前的冲杀-古代打仗士兵就不怕死吗 (古人为何一个时辰定八刻)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