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爱翻先帝定的案-明朝皇帝有一个独到之处 (他们都爱他)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
明朝这朝代,从1368年到1644年,朱元璋开国,朱棣迁都,传了十六代,276年。皇帝权力是越来越集中,但也给后面太监乱政埋了雷子。不过要说明朝皇帝最逗的,可能不是他们昏不昏,而是个个爱翻老爹的案——而且翻得还挺有理有据。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那套,汉朝爱苗条,唐朝爱丰满;文学上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领风骚。但要说皇帝,那更是各有各的奇葩——西汉皇帝爱帅哥,东汉皇帝娃娃多,晋朝皇帝多是权臣手里的木偶,唐朝一半皇帝吃丹药,宋朝皇帝爱书法看书,明朝呢?一代不如一代,昏君多。不过除了昏,明朝皇帝还有个独门绝技:爱翻老爹定的案,而且翻得还挺对。
有意思的是,明朝皇帝除了昏君多,还有个特别的地方:爱翻老爹的案。不过这次不怪他们,翻得还挺应该的。

永乐皇帝朱棣,靠靖难之役把建文帝逼得不知所踪,然后对建文帝的旧臣下死手。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些人,全被抄家灭族,方孝孺更惨,被灭了十族。南京城的天空,估计都被血染红了,流放的人挤满了城外大路。结果呢?朱棣刚死,他儿子洪熙皇帝朱高炽就来了个急转弯。一纸诏书,把老爹眼里的“罪臣”全变成了“忠臣义士”。朱高炽这人仁厚,对他爹严刑重赋、老打仗那一套早就看不惯,一上台就改。第一件事就是赦免建文旧臣和被流放的人,让他们回家,接着平反冤案,方孝孺的“诛十族”都给昭雪了,还恢复了官爵。朱棣要是在地下知道,估计得气得坐起来。
朱高炽的儿子宣宗,孙子英宗,后来也各有各的事。到了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抓了,他弟朱祁钰上位,就是景泰帝。于谦带着明军打赢了瓦剌,保住了北京。瓦剌挟持英宗来要挟,于谦直接说“社稷为重,君为轻”,不答应。后来瓦剌觉得英宗没用,就放回来了。
结果1457年,英宗复位,听信谗言,把于谦杀了。他儿子宪宗朱见深一上台,就知道于谦冤,立马平反,恢复名誉,还派人去他墓前祭祀,全国发文夸他。

再往后,正德皇帝死了,没儿子,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继位。嘉靖想追封他爹当皇帝,但首辅杨廷和不同意,让他管伯父弘治叫爹,亲爹叫叔父。嘉靖不干,以退位相逼,杨廷和只能辞官。这就是“大礼议”。嘉靖逼走杨廷和后,给他爹上了谥号。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带着两百多官员在金水桥大哭,嘉靖怒了,让人打,当场打死十六个。十天杨慎又带人哭,嘉靖直接把他流放云南。

嘉靖在位四十二年,大赦六次,每次都特意写上“杨慎除外”。杨慎就在云南待了四十多年,死了。结果呢?嘉靖死了八年,他儿子隆庆皇帝一上台,立马翻案,给杨慎恢复名誉,还追谥了个“光禄寺少卿”。
永乐、英宗、嘉靖,当年都是说一不二的人,手握生杀大权。可人刚走,儿子就把老爹定的案给翻了,相当于给老爹脸上来了一巴掌。这三位要是在地下有知,估计都得懵一会儿,不知道是该气还是该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