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当初为什么投降清朝-最后还做了什么事情 (洪承畴当初为什么死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末洪承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洪承畴为何要降清?他投降后又做了哪些事情,最终的结局如何?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这哥们儿的一生,说起来挺传奇的:在明朝,崇祯皇帝把他当心腹,官做到了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到了清朝,顺治皇帝又把他当顶梁柱,封了江南经略、西南五省经略。这么一看,洪承畴在明朝和清朝,都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不过这哥们儿在历史上的名声,可就有点尴尬了,“明末叛臣”这顶帽子,怕是摘不掉了。

1642年,洪承畴带着部队跟清军在松山干了一仗,结果兵力差太多,被打败还当了俘虏。崇祯皇帝那么信任他,他却归顺了清朝,成了大明朝的“叛徒”,被皇太极收编到汉军镶黄旗下。后来清朝能发展壮大,洪承畴可没少出力。
那问题来了,崇祯那么器重他,洪承畴为啥非要降清呢?
首先吧,那时候的明朝,真是烂到根儿了,眼看就要不行了,反观后金(后来的清朝),是越来越能打。明朝内部农民起义闹得欢,外面满清在辽东横着走,多次把明军打得找不着北。朝廷里呢?腐败、党争就没停过,根本救不了这个烂摊子。洪承畴在松锦之战栽跟头,说白了,就是被自己人坑惨了。

再说说满清,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到了皇太极这儿,已经把整个辽东拿下了,还好几次打过来袭扰内地,连北京都快保不住了,明朝一点办法都没有。
其次,皇太极这人,确实比崇祯有魅力多了。常言说“良禽择木而栖”,皇太极当了皇帝后,挺会搞政治,顺应满清往封建化走的趋势,抓民生、搞仁政,还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他虽然是满人,但对汉人官僚和知识分子特别看重,说过“金银有尽,人才难得”,这话搁现在也够实在。洪承畴被俘的时候,皇太极没刁难他,反而当上宾一样供着,这态度,崇祯可比不了。
再说崇祯,虽然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想救明朝,但这人吧,多疑又刚愎自用。袁崇焕那么能打的忠臣,不就让他给冤杀了吗?后来有人说,自打袁崇焕死了,谁降清都能理解,这话听着扎心,但细想也有道理。
最后,洪承畴那时候才49岁,正是干事业的好年纪,估计也不想就这么给明朝陪葬,总得干点啥。
洪承畴这人吧,对明朝的官员分布、防守漏洞门儿清,降清后立马成了大清的“活地图”。打李自成的时候,他给多尔衮分析李自成的弱点,山海关一战直接把李自成一锅端。后来他当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到处招降南明军队,清剿反清势力,把南明政权折腾得够呛。再后来他又去东南、西南,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帮清朝稳住局面。
要说功劳,洪承畴真算得上大清开国第一功臣。结果呢,连乾隆皇帝都看不下去了,把他写进《贰臣传》,意思就是“你功劳是有,但你这人不行”。这评价,啧,真是够讽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