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削藩-杜黄裳-极力主战-唐朝时期宰相 (削藩措施)
杜黄裳,738年,808年,,字遵素,京兆郡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宰相,京兆司录参军杜绾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黄裳出身京兆杜氏,进士及第,进入郭子仪...
杜黄裳(738年-808年),字遵素,京兆郡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的宰相,他爹是京兆司录参军杜绾。这家伙出身京兆杜氏,是个学霸,考中了进士,后来又进了郭子仪的幕府,当朔方军的从事,一路干到侍御史、太子宾客、太常寺卿。到了顺宗当皇帝的时候,他被提拔成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了。
生平
早年经历
杜黄裳年轻时挺厉害,考中了进士,后来又中了制举宏辞科,挺受当时的宰相杜鸿渐看重,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招去当幕僚(从事)。大历十三年,郭子仪回京城了,让杜黄裳留在朔方管军务。结果李怀光这小子伪造诏书,想杀掉大将温儒雅他们,自己取代郭子仪。杜黄裳一眼就看出来诏书是假的,直接质问李怀光,这阴谋就没得逞。
升任宰相
唐德宗贞元年间,杜黄裳回朝廷当侍御史,但因为跟宠臣裴延龄处不来,十年都没升官。到了永贞元年,顺宗当了皇帝,杜黄裳的女婿韦执谊也当上了宰相,他这才升了太子宾客,后来又改任太常寺卿。
当时顺宗病得挺重,管不了政事,翰林学士王叔文掌了权,跟韦执谊他们搞政治改革。杜黄裳不赞成,主张让皇太子李纯监国。韦执谊劝他:“您刚升官怎么就管宫里的事啊?”杜黄裳生气了:“我受三朝皇帝的恩情,能因为一个官位就出卖自己吗?”
同年七月,顺宗就让太子李纯监国,管朝廷的事,还提拔杜黄裳当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八月,顺宗当了太上皇,搬到兴庆宫,太子李纯成了皇帝,就是唐宪宗,杜黄裳当册立副使。顺宗死后,杜黄裳又负责丧葬礼仪。
力主平藩
元和元年,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来京城。杜黄裳觉得这人又奸又会拍马屁,一点本事没有,就让他退休,换李演当节度使。夏绥留后杨惠琳带兵反抗,结果被部将张承金给杀了。
没多久,西川节度副使刘辟造反了。朝里大臣都觉得蜀地地形险要,守着容易打起来难,不想出兵,就杜黄裳一个人主张打。他还要求罢免宦官监军,把军事交给神策军使高崇文,在朝廷里定战略。后来西川平定了,百官来祝贺,唐宪宗对杜黄裳说:“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后来杜黄裳跟宪宗聊到节度使任命的事,说:“德宗皇帝对藩镇太宽容了,让他们权力越来越大,朝廷的话都不听了。陛下得吸取教训,整肃法度,削弱藩镇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他又说:“当君主的得管好自己,任用贤能的人,掌握大方向。只要用对人,让他们好好干活,有功劳就赏,有罪过就罚,谁还敢不尽力?”宪宗听了他的话,就开始整顿朝纲,后来平定了齐蔡的叛军,收复了两河一带,贞元以来的乱局总算有点好转了。
晚年生活
杜黄裳虽然有治国的本事,但不太注重小节,所以没在宰相位置上待多久。元和二年,他出镇河中府(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当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河中尹,还有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被封为邠国公。
元和三年,杜黄裳病死了,享年七十一岁,追赠司徒,谥号“宣”。到了元和八年,御史台跟宪宗告状,说杜黄裳以前收过高崇文的贿赂。杜黄裳的儿子杜载受审的时候承认了。但宪宗念着杜黄裳的功劳,没追究,还把杜载给放了。
会昌六年十月,杜黄裳和裴度、李愬、高崇文这些人,一起被供奉在宪宗的庙里,算是很高的荣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