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三国时期-孙权和刘备的尊称是如何变化的 (曹操三国时代什么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三国,220年,280年,,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古代,每个时代都...
三国(220年-280年),就是汉朝之后、晋朝那会儿的事儿。那会儿天下不太平,曹魏、蜀汉、东吴,仨政权各占一方,打打杀杀几十年。
古代人讲究称呼,尤其是当官的,地位不同,叫法也不一样。三国那会儿的尊称,基本沿用的汉朝老规矩——管一个郡的叫“府君”,管一个州的叫“使君”,要是能开府建衙的,就得叫“明公”了。
不过呢,曹操手握大权,汉朝的称呼他随便用,可孙权和刘备就没这么好运了,官职一直升不上去,汉朝那套尊称根本用不上。所以他们俩自己搞出了专属称呼——孙权叫“至尊”,刘备叫“主公”。今儿咱们就聊聊这三位大佬,他们的称呼都是怎么变的。
先说曹操,他的称呼变化可太有意思了,从“曹府君”到“明公”,再到“丞相”“大王”,一步一个脚印。
曹操是174年靠举孝廉当官的,一开始当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这些小官,根本谈不上什么尊称。直到191年,袁绍保举他当东郡太守,这才有资格让人叫一声“曹府君”。

到了192年,青州黄巾军打进了兖州,刺史刘岱被杀,手下人推举曹操当兖州牧。不过这个官职当时朝廷一直没认,直到195年,汉献帝号召大家勤王,曹操才正式被拜为兖州牧,这时候叫“曹使君”就顺理成章了。
后来曹操把汉献帝攥手里了,官职蹭蹭涨——196年当上镇东将军,费亭侯,后来又大将军、武平侯。大将军能开府,从这以后,见了他就得叫“明公”了。
《三国志》里就有体现,比如之前都叫“太祖”,196年十月后改称“公”。不过“公”这称呼当时也挺常见,张绣就管贾诩叫“公”,所以为了表示更尊敬,就加个“明”字,变成“明公”。
后来曹操把大将军让给袁绍,自己当司空,司空也能开府,称呼倒没变。再往后,208年灭了袁绍,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自己当丞相,这时候就得叫“丞相”或“曹丞相”了。

又过了几年,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能建封国,称呼变成“公”;216年再封魏王,就叫“大王”了。这么看,曹操早期官职低,称呼就是“姓+职位”,后来官职上去了,主要就是“明公”“丞相”“大王”这三种。
再来说孙权,他的称呼也挺有讲究,从“将军”到“吴侯”,再到“至尊”“大王”,最后当皇帝了就是“陛下”。
孙权年轻时他哥孙策让他当阳羡县长,后来有人举孝茂才,但那时候汉献帝在曹操手里,他根本没拿到正式任命。

直到200年孙策被人刺杀,孙权接班,东汉朝廷才拜他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这才有资格叫“孙将军”。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徐州牧,但之后孙权的官职一直没变,所以早期一直叫“将军”或“孙将军”。
有意思的是,《三国志》里还提到孙权另一个称呼——“至尊”。周瑜病重写信给他说“曹公在北,刘备寄寓,此至尊垂虑之日也”;吕蒙偷袭关羽前也跟孙权说“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连诸葛亮给陆逊的信里都管孙权叫“至尊”。
为啥叫“至尊”?没人说得准。我琢磨着,可能是那时候孙权官职没变,但势力越来越大,以前的“将军”已经不够用了——手下那么多太守刺史,总不能都叫“将军”吧?又不能用汉朝的老称呼,干脆自己想个“至尊”。跟刘备叫“主公”差不多,都是没办法的办法。

219年孙权偷袭荆州杀了关羽,曹操上表封他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南昌侯,这时候开始叫“吴侯”或“君侯”(使君+侯爵)。221年曹丕、刘备都称帝了,孙权求着当曹魏的藩属,曹丕封他为吴王,这时候就能叫“大王”或“吴王”了。后来他称帝,自然就成了“陛下”。
最后说说刘备,他这称呼变化,跟曹操、孙权比起来,那可真是又尴尬又心酸。
刘备这俩哥们比不了,起点低,起步还晚。早年跟着公孙瓒混,后来帮陶谦打曹操,陶谦表他当豫州刺史,但这官职朝廷压根不认,名不正言不顺的。

196年,吕布和刘备闹掰了,曹操拉拢他,表他当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这才有资格叫“将军”。没多久刘备又被吕布打败,投奔曹操,曹操让他当豫州牧。198年刘备又败给吕布,跟曹操一起杀了吕布,回许昌被封为左将军。
后来刘备和曹操闹翻,官职再也没升过,长期叫“使君”和“将军”。“刘豫州”这称呼虽然常见,但不算尊称。
赤壁之战后,刘备拿下荆南四郡,才算站稳脚跟,手下推荐他当荆州牧,但曹操不认。211年刘璋怕曹操打益州,请刘备进去,还上表推荐他“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这官职够大,虽然是代理的,但能开府。可曹操能同意吗?刘备也不好意思真开府,还是挂着“使君”这早就配不上他身份的称呼。

等刘备吞并益州,占了荆益两州,成了一方诸侯,可官职怎么也升不上去。手下人等着加官进爵,他也没办法。这时候不知道谁脑袋灵光,把“主上”和“明公”揉一块儿,搞出了“主公”这个称呼。
电视剧里曹操、孙权也叫“主公”,这可不对。历史上“主公”这称呼,只有刘备和刘禅用过,蜀汉专属。
219年刘备打完汉中之战,手下表他当汉中王,但这事儿朝廷没认,属于自立。所以他一般不叫“大王”,还是继续叫“主公”,直到称帝后才改。
刘备比孙权还尴尬,孙好歹后来真封侯封王了,刘备的身份朝廷一直不认。虽然手下表他当汉中王,但也是自己立的。所以他的开府属于“变相开府”,手下官职也跟汉朝制度对不上,比如赵云当中护军,地位高,但官职别扭,很多人觉得他只是个杂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