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主动孙权投降曹操-是因为什么 (张昭在赤壁之战的职位)
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举州投降,曹操在当阳击溃刘备,当时的曹操意气风发,举目天下,下...
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孙吴的重臣。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带着大军南下打荆州,刘琮直接投降了,曹操又在当阳把刘备打得够呛。那时候的曹操正春风得意,眼睛里估计就剩江东孙权了。他给孙权写了封信,说:“我现在带着八十万水军,正准备和你到吴地一起打猎呢!”说白了,就是想吓唬孙权让他投降。
孙权接到信,赶紧把大臣们叫来商量。大家看完信,脸都白了,连文臣之首张昭都说得投降,秦松他们跟着点头。孙权心里其实不想投降,但看着满朝文武都吓成这样,憋得慌,就找借口溜了,鲁肃也跟着出来了。鲁肃跟他说得抵抗,还让他赶紧把周瑜叫回来,毕竟自己一个人声音太小。
后来的事儿咱们都知道了,鲁肃和周瑜一主张抵抗,孙权就下定了决心,孙刘联军在赤壁把曹操打跑了。那张昭在东吴到底是啥角色呢?孙策死前还跟张昭交底:“要是阿斗(孙权)不行,你就自己来。”所以张昭在东吴的地位,跟诸葛亮在蜀汉差不多,威望能力都是顶尖的。那他为啥要主张投降呢?其实换谁当时可能都得这么想。
《资治通鉴》里记着张昭的话:“曹操是豺狼虎豹,挟着天子到处打,动不动就说奉朝廷的命令。咱们要是抵抗,名不正言不顺。咱们靠的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了荆州,刘表的水军、几千艘蒙冲战船都归他了,水陆并进,长江天险咱们和他共享,实力还差那么多。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张昭的意思说白了就三层:第一,曹操挟天子,占大义,抵抗没理由;第二,长江天险没了,荆州水军也归曹操了;第三,双方兵力太悬殊,打不过。这分析挺实在,当时情况确实这样,不光张昭,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该投降。真正想抵抗的,也就鲁肃和周瑜两个人。而且他们投降的是东汉朝廷,不是直接跪曹操,所以当时觉得投降挺正常的。
当然,后来证明张昭他们错了,但这也应了那句话——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不过张昭当时主张投降,也没影响他在东吴的地位,赤壁之战后他还是核心人物。就是孙权这人吧,有时候小心眼,229年称帝的时候,又提张昭当年投降的事儿,让张昭挺不好意思的。
所以啊,张昭当时主张投降,真不是怂,换谁在那情况下可能都一样。但成大事的人,往往不走寻常路,孙权、鲁肃、周瑜敢联合刘备赌一把,才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